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02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政府需要多为年轻人考虑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02日   10 版)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 本报记者 赵迪/摄

    “你怎么定义你自己?定义你们这一代?”采访还没开始,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劳拉·泰森站在上升的电动扶梯上回头问中国青年报记者,一双蓝眼睛等着答案。

    在泰森看来,这也是西方“千年一代”(new millennium generation,指1980到1995年间出生的人)需要面对的问题。

    年轻人的生活一直在智能化中发展

    “我们处在一个电子时代中。在中国,人人都有智能手机,都会百度。”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对记者说,他曾经拜访过阿里巴巴总部,惊叹于电商的便利:买东西不用去超市,上网就行了。

    泰森问记者:“你们的生活一直在智能化中发展,不是吗?”

    第一代苹果手机问世的时候,泰森正旅居伦敦。那时街上人人都拿着翻盖手机,最常见的品牌是诺基亚和摩托罗拉。现在,手机正在变成随身的电脑,新发明每天都在出现。她最近关注的是一种可以自动驾驶的汽车,“和《星际迷航》中的道具一样”。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她向自己的儿子和年轻的助理寻求帮助,学着使用智能手机。她的丈夫则逐渐成为脸书网的资深用户。

    当然,两代人还是有所不同。泰森至今不太理解推特——这些人究竟觉得自己的生活多有趣,才会事事昭告天下啊。

    “对我们来说,去亲近新事物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对你们来说,这就是一种理所应当的生活。你们从很小的时候起,世界就是这样了。”她摊开手感叹。

    电子时代也带来了信息的爆炸。阿齐兹还记得当年每天早晨等着看报纸的情景。如今发生了什么新闻,几分钟之内,全世界都知道了。

    “年轻人要在大脑中安上过滤器,过滤掉没有用的信息,让大脑活力充沛。”他建议。

    给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

    在电子时代,年轻人的追求也有永久不变的。

    “我们,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有共同的想要的东西:工作、家庭、医疗保障。”美国前商务部长、首席贸易谈判代表米基·坎特说。他曾参与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谈判,在劳动力和环保方面达成有关附属协议。为达成世界最大的贸易公约,他曾促使117国参加的乌拉圭回合谈判得以成功。

    2014年,中国就业市场迎来了7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在美国,年轻人就业也是重要的议题之一。

    “我们需要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但也没必要太替年轻人担心。”坎特说,“新工作永远都会有。” 

    在硅谷,在中关村,年轻人正在创造着他此前“想也想不到”的新事物,这些都需要不断有新鲜力量的加入。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了很多机会,创造就业,激发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在大发展、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属于年轻人。他们有朝气、又干劲儿、有活力,也有很多想法。”这位著名的中国研究者说,“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冒险,如果不冒险,就不叫年轻人了。中国未来的企业家,就在这批创业青年里了。”

    “创业初期,企业没有能力为年轻人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险。因此政府在促进教育、减免税收之外,还需要多为他们考虑,提供这些保障。”泰森说,经历过次贷危机以后,美国的年轻人在30岁以前更喜欢租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开始在意安家落户的问题——是否买一处好学校的学区房,也是考虑的重中之重。

    令泰森自豪的是,她所认识的美国青年,很多都将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联系到一起。他们或是投身于保护妇女权益的公益组织,或是致力于用技术改善环境。

    但从全局来看,薪水少,地位低,仍是很多美国年轻人拒绝参与公共服务的主要原因。“我担心的是,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公共服务,不愿意去做公务员,对政府能否发挥比公司或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心存怀疑。”这位在政界耕耘多年的女士说。

    “在你们这里,政府的工作非常惹人瞩目,它发挥了大量积极的作用。所以中国年轻人比美国年轻人更希望参与公共服务。”泰森说。

    中国年轻人将是世界新一代的代表

    无论是中国,美国,俄罗斯还是巴基斯坦,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青年是与世界联系的窗口。”贝格鲁恩研究会高级顾问内森对记者说,“我来自加州,我的妻子在大学工作。加州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大学生,我认识很多,他们非常努力。青年人更加开放,更加知性,而且他们对中国的现状很有自信。” 

    在俄罗斯原第一副总理索斯科维茨看来,中国现在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已经不仅仅是中国的新一代,而且将会成为世界新一代的代表。

    索斯科维茨曾来中国很多次,每一次都感受到“中国的年轻人在不断成长变化,现在的他们对高科技和各方面的信息十分渴求,连穿着打扮都越来越时髦、好看”。

    在他眼里,走出去的中国青年身上都有着相同的基因——“勤学、好问、认真”。“这是中国青年在外国的一个形象,中国学生都很好学,追求完美,希望完善自己。和国外的孩子不同,中国年轻人在国外很少出现斗殴现象,这也表明中国的教育很成功。”

    国家间更频繁、更深入的青年交流受到一致期待。“不同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任时曾谈判签署过200多项协议的坎特说:“WTO谈判的时候,我与吴仪女士有很多地方不互相认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合作签订协议。”

    执笔:本报记者 王梦影

    采访:本报记者 宁迪 张茜 白皓

    陈婧 高四维

    本报北京11月1日电

10
中国体制与时俱进
政府需要多为年轻人考虑
国际反腐合作还要再迈三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