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06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爱民固边”情谊深

本报记者 何春中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06日   07 版)

    “是他们让我重获新生!要不是临沧支队勐董边防派出所的倾情帮扶,我这个曾经的‘民族歌手’‘佤山神鹰’,至今可能仍是眼窝青黑、形如骷髅的‘吸毒鬼’,更不会有全家现在美好的生活。”

    11月4日至5日,公安边防部队实行爱民固边战略十周年总结推进会在福建厦门召开。49岁的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董镇佤族歌手王云华在参加座谈会时,讲述了自己吸毒戒毒心路历程。他的故事,打动了所有到场参会的人员。

    王云华至今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在一个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他因为好奇沾染上毒品,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名副其实的“瘾君子”。相处多年的女友一气之下与他“一刀两断”。

    吸毒让王云华花光了所有积蓄,他还偷走了年迈父母的养老钱,为此母亲眼睛哭成了白内障,父亲被他活活气死。那些年,王云华曾5次进戒毒所、1次到劳教所强制戒毒,但每次出来没多久就又吸上了。就在王云华陷入绝望之际,勐董边防派出所官兵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

    “十年爱民固边生动实践,直接惠及边疆群众,与中央战略决策契合,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合拍,与人民群众期待贴近,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提升了公安边防部队的形象地位。”11月5日,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委李乐民在总结爱民固边战略成效时说。

    佤族歌手:“是他们让我重获新生”

    一次,王云华因毒瘾发作晕倒在路边不省人事,刚好被勐董边防派出所官兵巡逻时碰上。此后,民警便开始对他进行劝导、帮扶。

    王云华曾因毒瘾发作,咬伤了一名边防民警的胳膊,事后王云华向被咬民警道歉,民警却告诉他:“只要能帮你戒掉毒瘾,就算浑身上下全是牙印也值。”

    勐董边防派出所所长胡朝阳更是耐心地开导王云华,“别灰心,一定要重新做人”。后来,王云华又因毒瘾发作与人打架,被劳动教养并强制戒毒3年。其间,官兵们常去他家里照看他的母亲,让他安心劳教。

    就在王云华强制戒毒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年过七旬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却无钱医治。勐董边防派出所官兵一起捐款,把王云华的母亲送到医院救治。戒毒结束后,派出所民警为王云华争取到每月400元的低保金,还帮他母亲开了一家卖早点的小摊。

    为让王云华获得新生,远离毒品,胡朝阳到处托人帮王云华找工作,但谁都不愿意接收王云华这个“吸毒鬼”。一位企业老板告诉胡朝阳,“要是你的亲戚、你们单位的退伍兵来,绝对没问题,吸毒人员我决不能收!”

    无奈之下,胡所长想到了王云华爱好音乐、弹一手好吉他的特长,就筹集4000多元帮王云华在沧源县城开了一家小餐馆。开业那天,胡朝阳鼓励王云华:“好好干,我们相信你,等着你的好消息!”

    为防止王云华毒瘾复发,边防派出所官兵安排专人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并“发明”了非常奏效的“音乐疗法”。一遇毒瘾发作,就赶紧放音乐,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王云华会慢慢平静下来。

    经过两年多的“狠下决心”,王云华终于戒断了毒瘾。他的歌声让小餐馆生意兴隆,每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日子变得殷实起来。

    自从开了小餐馆后,王云华每天都会想念昔日的女友,但不知女友会不会原谅他,也不敢向她开口。勐董边防派出所民警知道王云华的心思后,连续几次到他女友家,跟她讲王云华的戒毒经历和目前的状况。

    在勐董边防派出所的帮助下,王云华的女友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见面时,两人相拥而泣。

    “我知道,派出所民警对我的帮扶是真心的、不求回报的。我必须像他们一样,去帮扶更多和我以前一样的吸毒人员,这样才能更好地报答他们。”王云华主动向勐董边防派出所提出参加禁毒宣传工作,他带着民警走访他知道的吸毒人员,并通过现身说法,把自己从吸毒到戒毒的经历讲给吸毒人员听,鼓励吸毒人员勇敢戒毒,重新做人。

    几年来,在王云华的协助下,勐董边防派出所先后破获贩毒案件8起,抓获吸贩毒人员31人,有16人主动到派出所要求戒毒。

    “现在,我们村没有一人吸毒,成了真正的无毒村,村委领导和群众见到我,都夸我干得好。”如今,“禁毒使者”王云华已有了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儿子也已5岁。王云华将自己的吸毒血泪史谱写成歌曲,创作了《边防情》《爱民固边颂》等歌曲,定期随同官兵前往社区村寨演唱。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边员”

    玉努斯·牙库西是新疆阿克苏边防支队阿克青边防派出所的护边员,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的英沿地区放牧护边。

    1990年,洪水冲毁了玉努斯·牙库西的家园,70多间房屋倒塌,8人失去生命。其后的几年,不时有牧民离开英沿。

    有一次,玉努斯·牙库西和时任阿克青边防派出所所长阿不力孜聊天时说:“英沿目前还没划界,它是我国和吉国最重要的一处交界区域,事关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危,一定要有人守护!”

    听了所长这句话,玉努斯·牙库西主动申请加入护边员队伍。同年,玉努斯·牙库西的妻子也在他的劝说下,成了一名护边员。就这样,夫妻俩开始了25年的守边放牧生活。

    平日巡边时,玉努斯·牙库西总会在中吉之间争议区域堆石堆,他没有想到,他堆的石堆能在后来中吉两国国界勘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玉努斯·牙库西只是想,“这是我们国家的领土,我堆石堆就像装饰自己的家一样,要将自己祖国的边境‘打扮’得好看一点。”

    2001年,玉努斯·牙库西已在56公里的边境线上堆起了56堆石头。2002年,中吉两国勘定国界时,吉方人员劝玉努斯·牙库西加入吉尔吉斯斯坦国籍,玉努斯·牙库西果断地回答:“我是一名中国人,我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最终,因为玉努斯·牙库西在56公里边境线上堆起的56堆石堆,222平方公里的英沿争议地区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25年来,玉努斯·牙库西一直信守着为国戍边的信念,他和妻子守护的边境线始终没有发生我方人畜越界事件。

    “现在我55岁了,看守边界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如果我倒下了,这段边境线怎么办?我得将我守了一辈子的边境交给一个我放心的人,一个真正爱边护边的人!”玉努斯·牙库西劝说儿子,让儿子接过守边护边的重任。儿子很痛快地接受了玉努斯·牙库西的建议,如今也成了一名护边员。

    “我们一家人能成为护边员,我感到很光荣、很自豪,我们要将守边护边的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我的家人和后代将坚守这一片土地,为祖国边境的安全稳定贡献自己的所有!”玉努斯·牙库西说。

    岗嘎镇上“最漂亮的建筑”

    平措是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校长,在这个学校已任职25年。近10年来,他亲眼见证了在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帮助下,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硬件设施和教学水平实现质的飞跃,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的历程。

    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原名岗嘎镇中心小学,成立于1982年,位于日喀则市定日县岗嘎镇。该镇地处边境一线,地理位置特殊,居民成分复杂,周边社会环境和不稳定因素较多,是偷渡活动的多发地带和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

    2008年,西藏公安边防总队从全区官兵自发捐助设立的“爱民固边关爱困难儿童基金”中拿出100万元,为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修建了一栋可容纳300多名学生同时上课的综合教学楼。

    随后,边防官兵又筹集资金70多万元为学校购买了校车,配备了课桌等教学设施;协调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拨款60万元建了两个多媒体电教室,争取自治区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85万元为学校建设了暖通工程,使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成为西藏边境地区首个实现数字化教学的学校和日喀则市唯一一所通暖气的小学。如今,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成了当地群众眼中“最漂亮的建筑”。

    学校硬件上去了,但改变当地一些农牧民群众“读书无用”观念却很难。岗嘎镇群众祖祖辈辈过着游牧式的生活,很多人认为读书没啥用,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孩子们从父辈身上看到的就是“生活就是放牧,放牧就能讨媳妇”的人生循环。

    为动员群众送适龄儿童上学,岗嘎边防派出所官兵经常和校长平措一起背着水壶、带着干粮,跟群众一起放牧、拉家常,宣讲国家的教育政策,并帮助因缺少劳力而不愿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放牧、劳动。

    边防官兵多年的真情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如今,农牧民群众都愿意把孩子送进宽敞明亮的教室上课了,岗嘎镇的上学适龄儿童也由2008年的71.3%上升到现在的100%。

    岗嘎镇平均海拔4500米,气候条件恶劣,群众收入普遍较低,学生中困难家庭的孩子占到50%以上。为能让学生安心学习,岗嘎边防派出所官兵每人每月拿出100元作为捐款,并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当起了孩子们的“代理爸爸”。

    岗嘎边防派出所还选派民警担任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的法制副校长,每月为师生举办法制讲座,定期开展军训、避震防火演练和学校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组织学生们学唱红歌、看红色电影,并通过举办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等,向学生讲解今天来之不易的新生活,确保了孩子们健康成长。

    7年来,岗嘎爱民固边模范小学241名困难学生全部受到关爱和资助,有21名困难学生考入了内地西藏班或大中专院校。

    本报厦门11月5日电

穆沙江·亚森:“我的心里燃烧着一团火”
《哈尼古歌》尽显“大地雕刻师”风采
“爱民固边”情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