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找理想 找同伴 找合作

青年创客的另类收获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0日   10 版)

    参赛者路演中。

    “创业正当时”青年创业大赛决赛当天,比赛还没结束,钟凯军就忙不迭地跟身边的其他参赛选手交换起了名片,“以后我的分公司也许会开到北京来,可得多认识一些北京的小伙伴”。

    虽然比赛成绩并不像他预想的那么理想,但能结识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观摩到这么多创业项目,钟凯军觉得不虚此行。在这个汇集了各种创业项目的竞赛平台上,和他有一样想法的选手不在少数。

    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 

    还没开始比赛,有的创业者已经成为朋友。在中场休息时,在转战赛场的大巴车上,甚至在吃饭的时候,他们都聊得不亦乐乎。创业路上的经历成为他们乐于分享的话题。

    “我们会聊起各自创业路上遇到过哪些问题,以后的发展方向等。”“车脉”团队的郝超说,这个今年才刚刚成立的年轻团队并没有太多的经验,郝超乐于倾听前辈们的“教导”。

    这样的分享有时也会带给郝超新的思路。创立“车脉”至今,郝超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找投资。由于资本寒冬的到来,投资人看项目都比以前谨慎了很多,这对于“车脉”这种盈利晚、模式新、潜力大的社交类项目,是个很大的挑战。

    与另外两位选手交流的过程中,他听到了一些“靠谱的话”,“他们建议可以接触一下36氪的创业孵化空间,虽然很难进,但一旦进去,不仅可以享受免费的创业空间,还能对接到一些大的投资机构”。

    与别人交流时,钟凯军也会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2014年1月,他带着几位有梦想的年轻人创立了“车主帮”。这是一个“互联网+车主”的一站式O2O服务平台,是一个以帮助车主为出发点,让车主放心,帮车主省钱的服务平台,还是一个在评委眼中“能够不用烧钱就能做起来”的平台。

    这样一个已经相当成熟、在东莞有着10万消费群体的项目吸引了不少选手的注意,钟凯军分享的成功经验让小伙伴们津津乐道,“对客户和商家都要有深入的理解,把服务做好,不贪多,不贪快,踏踏实实服务好每一个消费者”。

    为了能够交流得更深入,一些选手私底下还建了微信群,有什么创业难题,或者有好的运营模式,都会在群里分享。这样的分享也时常能碰撞出火花,有时候一句话都能对某个创业者助益良多。

    在别人的项目中找到“惊喜”

    “懂你”一上台,坐在台下的李一舟就眼前一亮。

    这个来自恒爱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通过情绪的监测和数据收集,对人进行情绪自我管理,从而做到某些疾病的防治。这让李一舟觉得有共鸣,因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与其有些类似。

    李一舟的项目是卧室智能家居,通过相关产品来改善人的睡眠。单从名字上看,这好像与“懂你”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们也是通过数据收集,来研发相关的产品,只不过我们收集的是人的睡眠数据,这其中包含环境数据,也包含情绪数据。”能够在赛场上碰见这样相似的项目并不容易,这让李一舟觉得有必要与对方深聊一下,“没准儿可以互相借鉴”。

    钟凯军也在别人的项目中看到了“惊喜”。

    一个叫“修哪儿”的项目吸引了他的注意,仅仅是因为项目负责人在比赛中说的一句话。

    在这个以家电维修保养为切入口的社区服务O2O平台上,汇集了一大批服务品质过关的专业服务人员,解决所有维修问题,包括水电线路、家用电器以及各种设备的检验、维护、清洗以及维修等需求。钟凯军关注的并不是它的盈利模式或者运营状况,而是它对于技术人员的管理。

    因为钟凯军面临同样的问题。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讲到,会对有认证的技师进行登记备案。”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句话让钟凯军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以前可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服务中包含的汽车美容、汽车维修等也需要技师,但这些技师是通过他们所在行业的职能部门认证的,我们并不掌握这些情况,也没有登记备案。”不断开拓的市场让他意识到如果没有备案,可能会出现浑水摸鱼的情况,而到那时,影响的也许就不仅仅是口碑了。

    另一个惊喜则来自深圳青虹数据技术有限公司,钟凯军看上了这个为企业提供信息管理服务的项目,“未来也许会采购他们的产品”。

    竞争者也能成为合作伙伴

    在比赛中,很多选手不仅彼此惺惺相惜,还试图从竞争者发展成为合作伙伴。

    来自北京八度阳光科技有限公司的刘一锋就看到了他的潜在合作者。

    “八度阳光”通过创新柔性晶硅技术生产出太阳能充电包,这可以用在任何户外的装置,包括帐篷、车。而在比赛中出现的北京马蹄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个专注做骑行装置的项目似乎对了他的路子。

    “在骑行的路上也经常会碰到手机需要充电的情况,而我们小巧的充电包是非常适合装置在自行车上的。”他说,目前他已经有联系对方的打算,“不排除合作的可能性”。

    原本钟凯军并没想过,还能够在大赛上寻求合作,因为自己专注做东莞本地市场的局限性让他觉得应该不会有可以合作的机会,但是他真的看到了这样的机会。

    那个叫“思友生活·爱车控”的项目与钟凯军的“车主帮”一样,做车主和汽车服务,只不过“爱车控”更偏重卖产品,“车主帮”则主要提供各种服务。

    尽管还没有想好如何合作,但已经跟对方互留了微信的钟凯军似乎对未来的再次接触颇有信心,他觉得这两个项目之间一定能找到结合点。

本报记者 陈凤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0日 10 版)

青年创客的另类收获
刘一锋:清华大二休学只为“八度阳光”
初创团队找对方向很重要
接地气的项目更受青睐
创业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