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迎来了一次特殊的展览。
这是北京市和风社工事务所举办的关于露宿者的高校巡展,展出的画布上,描绘的是露宿者们平时的生活画面。
事实上,做这样的巡展并不是第一次。“2014年我们就做了,之所以做这样的展览,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流浪者们的生活。”事务所负责人张潇说。
其实,在事务所真正开展对露宿者的帮扶工作之前,张潇就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宣传。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普通人去体验露宿者的生活。去年夏天,张潇就组织了一次这样的体验:招募了一群大学生进行一次三天两晚的街头露宿。
在活动中,参与者身上不带钱包,不带手机,不能与亲朋好友联系。他们还要完成活动既定的任务:找到露宿者的聚集地,了解他们的生存方式;捡20个瓶子并卖掉;跟露宿者聊天。
对大学生们来说,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
张潇还记得,有一个大学生在刚去的时候还自信满满,“不就出去在大街上待两天嘛!”她自认为一定能完成这次体验。
可是活动还没结束,她的情绪就已经崩溃了。
微凉的晚上,她去麦当劳餐厅要开水,对方没给。在肯德基勉强熬了一个晚上,清晨5点去捡瓶子的时候,发现瓶子已经被早早起来的拾荒者给捡干净了。那一刻,她哭了。
“以前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他们生活这么不容易。”她告诉张潇。
张潇相信,参加这次活动之后,这个大学生应该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露宿者,会对露宿者有更多的包容,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张潇自己也参与了体验。在麦当劳里,他被餐厅经理骂的一无是处,半夜时还被赶了出来。
“年纪轻轻的干点什么不好。”经理这样说他。
在这样的体验中,很多人开始第一次认真地打量身边的露宿者,第一次认为他们虽然生存艰难但也是有尊严地活着,因为他们不偷不抢不乞讨。
张潇也会用另外一种没那么直接的方式,把露宿者的生活呈现给普通市民。
在做露宿者服务计划的过程中,张潇遇见过一位有喜剧梦想的露宿者,幻想一夜成名的他没有走向自己的星光大道,无奈地成为地下通道里一个流浪者。
因为他,张潇和社工们想到了排话剧,“把露宿者的故事排成话剧,让他们自己演自己的生活。”排出来的话剧会被拿来演出,在地下通道,或者在露宿者比较多的地方。
张潇期望这样的话剧会越来越多,并且走上真正的舞台,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知道,这群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不是坏人,他们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在生活。
社工袁韵对国外一个关于露宿者的影片印象深刻,影片中主人公化装成流浪汉在街头寻求帮助,大多数的路人都没有选择帮他,结果最后帮他的竟然就是一些流浪者。
“那些人大部分都很友善,有什么东西也会乐于和我们分享。”袁韵说,就如事务所办公室墙上的那句醒目的话,“他就像一个邻居,只不过没有房子。”
本报记者 陈凤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