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和文化部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于北京大学落幕。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华文化复兴与民族振兴”,如何通过加强两岸交流来促进中华文化复兴?来自两岸三地的300多位文化、历史和政治学者齐聚燕园,试图共同寻找答案。
台湾前行政机构负责人、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在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华文化需要复兴,像文艺复兴一样,并为世界建立新价值。”
台湾大学教授黄光国告诉记者,要实现文化强国,“未来20年非做不可的一件事,是要建立中华文化自己的社会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还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认为,中华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基础性的、根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崛起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是经济与文化、物质与精神、体量与心理的全面跃迁发展”。
在台湾中国大陆研究会理事长杨开煌看来,中华文化复兴最重要的不是“复兴”,而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如何从我们古代的文化中去寻找,并通过现代的方式去叙述。”
“我们整个学术界被西方殖民太久了,没有能够从中国文化当中吸取比较好的元素,建立起民族秩序和文化秩序。有了这种秩序才可以把东西从国外拿来,为自己的家园、子孙,建立典范。”杨开煌说。
而在如何加强两岸交流以促进中华文化复兴上,黄光国提出,台湾谈中华文化复兴比大陆早,有一些经验可借鉴,在这方面有很多方面可以合作。
杨开煌认为,两岸交流不能只靠政府的力量去推动。“文化的发展既要有政治力量,也要有社会秩序,这两个需要结合”。杨开煌认同“互联网+”的战略,他认为应该通过互联网的思维来推进文化教育。刘兆玄赞同两岸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并建议两岸学术合作建立共同智库。李义虎建议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常态化机制建设,“既能提升两岸文化认同,以推动文化复兴,又可以落实‘两岸一家亲’”。
台湾著名音乐创作人方文山也加入了此次探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方文山表示:“应该把传统的中华文化用现代的语言、形式去推广和复兴。用现在的基础,去找适合现在的形式。”近年来,他热衷于通过复兴汉服文化来推广中华文化。他表示,之所以做汉服文化的推广工作,是因为“汉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是少数生活化的中华传统文化”。
“把传统文化拿过来为现在所用才能有生命力。”方文山说,要让年轻人很好地了解、接受中华文化,“关键在于要让中华文化用得到,要与生活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