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新思路

象辑科技:精确通知,你那里几分钟后会下雨

实习生 王青云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17日   10 版)

    “您好,现在的紫外线强度略强,您需要补点防晒霜啦!”一款拥有语音提醒功能的智慧气象套件产品目前正在调试中。

    “用户只要佩戴一个小挂饰,通过我们的数据采集,就可根据紫外线强度、SPF指数、所处场所及消耗量,提示您什么时候该补擦防晒霜了。”象辑科技创始人兼CEO邱珩凭借“移动气象站”入选了第八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

    “象辑者,气象之逻辑也”。作为一家致力于气象互联网的科技型企业,2014年11月在武汉光谷成立后,半年内就获得了2000万元的天使投资,并拿到了第二届全球华人华侨创业大赛“华创杯”第一名。

    在华创杯领奖台上,邱珩自信满满地介绍,“气温波动1℃,可以使中国市场啤酒销售涨跌500亿元。我们通过为企业或个人提供‘私人订制’气象服务,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能精确告诉你,你所在的那一平方公里,几分钟后会下雨,什么时候雨会停。”

    气象在防灾减灾方面具有极大的信息价值,“‘7·21’北京特大暴雨,如果有积水点信息的提供可以提醒人们绕行;‘东方之星’客轮突遇龙卷风,可以通过气象提前监测,在国外,都是由专门的气象商业公司为邮轮提供服务的”。

    户外活动、医疗、旅游、交通等方面,精细化的气象服务都能给生产及生活带来极大的优化和改善。“象辑要实现的是气象服务从单向到交互的变革,用预见未来的智慧为个人和企业发挥天气经济价值,规避风险”。象辑科技要把气象服务智能化、定制化、精细化。

    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的邱珩,曾就职于世界第一的风力发电开发商,任首席风电气象工程师。丰富的工作经验让邱珩敏锐地感觉到气象行业在中国的价值还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2014年国家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民众对按需定制的气象服务需求非常高,经测算我国按需定制气象服务的价值超过2000亿元。然而现实是中国的气象市场远未成熟,“气象云服务,在亚马逊AWS(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收入中,行业占比排行第四,而在中国几乎为零”。

    同样看到了气象方面的“大有可为”,邱珩曾经的同事、有过气象局预报员经历的林忠成为象辑首席天气官;曾带领数十位工程师开发智慧能源管理体系的潘涛成为首席产品官,此外,象辑也吸引了一批气象极客和气象爱好者的加入。

    这支具有专业“气象基因”的团队采用“众包数据”作为他们的“独门秘笈”。“传统气象观测点每个区域设置几个观测点监测大气数据。我们怎么做?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上都有传感装置,处于任何方位的流动人群手机发出的信号,就是我们的监测数据。”因此,亚马逊AWS提供的“云服务”是象辑重要的技术保障。此外,在中国气象服务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象辑还与中国气象局下属的华风集团形成合作,双方合资成立的子公司是中国首家民营控股混合所有制气象公司。

    目前,象辑的气象数据主要通过其应用App“天气家”7天24小时逐时预报,服务理念超前。即将更新的2.1版本将正式推出基于活动场景的定制化天气服务。用户可自行填写活动卡片,App会提供相关气象反馈和建议。

    对于象辑而言,邱珩坦言公司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在一片市场蓝海中“教育”客户。气象影响到人类80%的经济活动,针对各个行业的天气预报在美国和欧洲是一项价值超过千亿的产业,而中国的企业对于气象服务能为他们产生经济效应是不够了解的,更不具有“为气象服务埋单”的意识。

    “很多人关于自己对气象的需求还没有了解,没有形成一定的气象意识,因此在市场开放上会有点困难,接下来我们会加强这一方面的推广。”象辑首席运营官林说。

    虽然“天有不测风云”,但他们希望能用互联网改变气象行业,让气象真正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企业。

实习生 王青云 本报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1月17日 10 版

宁远:走进“阳光房”的女主播
智能硬件项目的核心是产品要尽快成熟稳定
王硕丰:跳回“农门”建庄园
要跳起来首先要蹲下
象辑科技:精确通知,你那里几分钟后会下雨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