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法国巴黎市中心多个地点几乎同时发生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跟以往“独狼”式的恐怖袭击不同,此次巴黎连环枪战、爆炸多点开花,组织严密。就造成的伤亡人数和规模来看,堪称欧洲版的“9·11”事件。事件发生两小时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关闭边境、取消航班、实行全境宵禁。这是自“9·11”以来,首次有世界主要大国因恐怖主义行动而采取如此严厉的紧急措施。人们不禁要问,恐怖分子为何会在法国屡屡得手?
警报远未解除,今年以来法国恐怖袭击案件高发频发
就在此次恐怖袭击前不久,为了确保即将于月底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安全,法国宣布自11月13日起,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边境检查。然而,恰恰就在此次临时边境管制期开始的第一天,法国就遭遇了欧洲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
事实上,今年以来,法国已发生多起恐怖袭击案件。1月7日,《查理周刊》总部发生枪击案,两名持枪歹徒杀害11人,逃跑过程中,袭击者还杀害了一名警察;两天后,警方在巴黎东北部追踪到了两名嫌犯。其中一名嫌犯闯入一家杂货店,又杀死4人,并将店内顾客挟作人质。1月26日,一名男子驾驶卡车闯入里昂一家美资油气工厂并引发爆炸。 8月21日,一名摩洛哥年轻人携枪支和刀具登上一辆去巴黎的列车,意欲袭击乘客。幸运的是,在嫌犯动手之前,3名乘客将歹徒制服。
其实,种种迹象表明,基地组织、IS这样的恐怖势力,最想攻击的目标并不是法国,而是美国。但是有动机并不代表有条件。自“9·11”事件后的15年间,美国挫败了近50起针对本土的涉嫌恐怖袭击计划。而像法国这样,一年多次遭遇重大恐怖袭击的情况,在发达国家还十分罕见。一方面,恐怖分子利用技术手段躲避侦察的能力越来越强;另一方面,就法国而言大量难民涌入,边境管理不力,以及情报侦察缺位都给恐怖分子提供了潜入潜出的可乘之机。
大批难民涌入,恐怖分子混迹其中缺乏监管难以甄别
一段时间以来,大批非法移民和难民经东欧涌向西欧,让欧盟避难政策持续承压。特别是,近期大量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涌入法国,短时间内暴增的流动人口多是无资料可查的国外难民,使得法国的安全工作几乎瘫痪。
和美国相比,法国国内的安保工作也较为松懈,更是让恐怖分子乐于在法国进行所谓“圣战”。据媒体报道,参与袭击《查理周刊》的恐怖分子,已经是属于在法国安全部门挂了号的危险分子,但并没有受到严格的监视和控制,这才有机会发动恐怖袭击。
或许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讲,从允许叙利亚难民大规模进入国境的那一刻起,法国的安全工作就已经在基层的执行操作层面上彻底崩溃了。发生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一方面,法国根本无法有力监管,是否有来自中东的恐怖分子混迹于难民之中,并在暗中筹划和组织恐怖袭击活动;另一方面,究竟有多少恐怖分子以难民的面目涌入了法国,恐怕时至今日法国政府自己也说不清楚。
边境管控不力,人员跨境自由流动已成反恐最大漏洞
当然,要说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申根协定》上。20多个邻居在一起,别人不安全也意味着自己危险。但是,似乎法国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申根协定》亦称《申根协议》或《申根公约》。最早于1985年6月,由5个欧盟国家在卢森堡小镇申根签署,该公约于1995年7月正式全面生效。《申根公约》的目的是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即在各个成员国家之间取消边境管制,旨在实现各国间人员和货物的自由往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持有任意成员国有效身份证件或签证的人可以在所有成员国境内自由流动。申根区目前有26个国家,大多数为欧盟国家。
此外,依据欧盟规定,入境难民需要在首站注册,如果在一国申请避难,则不能继续前往其他国家。但是,德国因其相对温和的避难政策,成为众多难民的理想目的地。因此,许多难民都把一些东欧国家当作中转站,即便在那提交了避难申请,也会极力继续前往部分西欧国家。
根据《申根协定》,难民一旦进入任何一个申根国家,就可在“申根领土”内自由通行。目前,包括德、法、意等国在内的26个国家签署了《申根协定》。通常情况下,申根成员国之间不存在边境管制,人员可自由通行。尽管协定也允许因出现安全或公共秩序受到严重威胁重启边境检查,但最长不超过30天。所以,《申根协定》本身就给一些恐怖分子发动恐怖袭击提供了条件,他们成功钻了欧盟让人员跨境自由流动的《申根协定》的空子,成为巨大的安全隐患。
正如欧洲安全部门负责人承认的那样,他们发现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够封堵这个漏洞。一名欧洲反恐部门高官说,“尝试彻底追踪这些恐怖分子已经很困难了,而申根造成的信息匮乏让追踪几乎不可能完成。”因为,人员自由流动是欧盟的基本原则之一,甚至边境闸门闲置是一件让他们引以自豪的事。
现实的情况是,除了验证个人旅行证件的真实性,《申根协定》禁止任何形式的系统化边境检查。实际操作中,即使是对证件的系统化检查也很宽松,许多边检人员只不过扫一眼护照封面的颜色而已。对安全部门来说,这意味着错过了检索国际数据库追踪已被定罪或有嫌疑的恐怖分子行踪、甚至就某人可疑的行程发出警示或进行记录的机会。
预警严重缺位,城市反恐行动须把情报获取放在首位
法国恐怖袭击发生后,全世界为之震惊。各种情况表明,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已经由一般地域转向城市内具有象征意义或特定人群活动密集的大型场所。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使各种非法组织制造恐怖袭击的可选择余地大大加强。但是,血的教训并没有从根本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此次巴黎恐怖袭击得手再次证明,法国官方无论是在情报获取方面,还是在预防措拖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
城市反恐行动,是针对城市一系列恐怖活动而实施打击的特种作战。当前,城市应对恐怖袭击的主要手段仍是以预防为主。因为在现代化武器面前,遍布全球的城市永远是“柔软的腹部”。即使是一柄尖刀、一根铁棍,都可以在任何一个闹市区瞬间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针对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预防,防患于未然,让恐怖袭击胎死腹中。
当然,针对城市的恐怖活动具有很强的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预先防范和事后追捕都极其困难,也给城市反恐怖军事行动情报信息保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确保城市反恐及时有效,情报信息保障必须透过恐怖势力各种隐蔽伪装的迷雾,及时准确地捕捉信息,必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覆盖全、严密高效的反恐怖侦察监视网络,最大限度地获取预警性的情报信息。毕竟与传统社会安全威胁相比,恐怖主义的特点就是它往往会出人意料,并造成严重后果。
加强国际合作,面对恐怖威胁任何国家都难独善其身
从“9·11”事件到“别斯兰人质危机”,从波士顿爆炸案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连环自杀式炸弹袭击,过去的十余年间,全球恐怖主义日益猖獗,众多无辜平民惨遭屠戮。
当前,全球反恐形势并没有因为本·拉登的覆亡而好转,相反恐怖主义的国际化趋势令全球反恐形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法兰西体育场外的声声爆炸,巴塔克兰剧院里的血流成河,恐怖分子歇斯底里式的攻击震惊世界。作为人类文明的毒瘤,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全世界切实需要携起手来,进行真诚的国际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尤其是要克服在反恐上的双重标准。
在我们看来,恐怖主义不论以何种形式伪装,都是反人类的不赦之罪。在反恐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任何有选择性的反恐都缘于别有动机的政治图谋,只会助纣为虐,这样的教训并不鲜见。得承认,今天我们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威胁和挑战,需要更坚强的意志和更坚定的决心。也得承认,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强大、更自信。反恐无国界,“众人拾柴火焰高”,世界各国应携起手来,摒弃偏见,同仇敌忾,团结在国际反恐合作的旗帜之下,让这些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单位:解放军边防学院)
孙晔飞 齐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