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版:共青视点·挑战杯专题    上一版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与“麻纤维”谈一场恋爱

实习生 张会君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21日   04 版)

    摆满了各式精美围巾和小饰品的展台前,穿着麻质长裙的原月梦总是不停地向来往的嘉宾介绍着他们的产品。

    在此次挑战杯上,来自东华大学的她带来的项目叫做“黄、红麻微生态沤麻及后整理一体化技术”。

    在开始做这个项目之前,原月梦并不了解麻这种材料。“其实之前,我的概念里只有亚麻。”原月梦说,她不知道除了亚麻,还有大麻、黄麻、红麻等等。

    亚麻制品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整个麻织品的市场发展。这样的状态让她有了“能否研究出一种替代品”的想法。

    研一的时候,原月梦加入了学校的“麻类纤维生物脱胶技术产业化集成研发团队”,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黄、红麻,第一次知道,她所学习的生物技术专业与麻纤维的生产加工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事实上,黄、红麻具有与亚麻、苎麻等材料相似的特性,甚至在某些方面的性能远远超过其他天然纤维。黄、红麻具有易栽培、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已经使其逐渐成为了我国主要的麻类作物。

    在原月梦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技术知识并迫切希望将其运用于实践的时候,遇见黄、红麻制品,遇见先进的麻类生物脱胶技术,就像是在最美丽的时刻,遇到了最对的那个人。

    “我一直寻求着一种方式,就是将生物技术和麻纤维加工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经济实用的纤维加工技术。”原月梦说。

    原麻的初加工,大部分都是靠农户采用传统的天然水沤麻和雨露沤麻两种方式,这种传统的沤麻技术,生产周期较长,水耗大,人工成本也相对较高。而市面上大部分企业都只聚焦于麻纤维的精细化加工,加工方法也以用化学试剂进行处理为主,这样的方法不仅损伤了纤维品质,而且使后续的污水处理成本十分高昂,很容易导致环境的污染。

    “取于自然,用于自然”,本着这样的理念,原月梦和她的团队开始从天然的沤麻池中寻求突破。他们提取沤麻液和土壤,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并最终筛选得到了4株具有高效去除麻纤维表面非纤维素物质的细菌。又经过反复多次的实验,最终选定了一个合适的配比——以这四种细菌作为主体,构建了一种黄、红麻微生态沤麻方法。为了让研究成果能够真正的用于生产,解决麻类加工企业和农户实际的需求,原月梦联系了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萧山黄/红麻试验站的站长金关荣老师,并很快与老师达成了共识。于是,月梦和她的团队又马不停蹄开始了对生产方法的批量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沤麻体系进行了进一步调整。

    经过调整的方案,生产所得的麻纤维品质优良。一直努力追求着更好的他们,又对沤麻后的水质进行了一个第三方的检测,结果让他们很是惊喜,污染物的含量远低国家标准。更让他们欣喜的是,水中的氮、磷、钾元素(对农作物生长有帮助)均有所增加,这就意味着,产生的废水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用于灌溉农田,真正做到了“取于自然,用于自然”,而且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成功的过程并不容易。“最开始筛选的时候有很多种菌类,批量特别大,我们做了几个月,很多时候一直做到晚上九十点钟都吃不上饭。”尽管特别辛苦特别枯燥,但当结果出来的时候,原月梦便忘记了所有的苦。

    如今,原月梦和她的团队所制得的黄、红麻纤维除了可作为传统的纺织材料外,还可作为包装材料、家居装饰材料、建筑材料和汽车内饰材料等。此外,由于制得的黄、红麻纤维耐疲劳性好、强度高、环保,除上述用途外,还可替代部分化学合成纤维,制成复合材料以用于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

    谈到未来,除了他们现有的对源头技术的开发研究之外,月梦希望,这个项目能够继续完善,包括后续的再加工、印染技术,都期待更加先进的技术的引进和介入,使麻纤维的生产加工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之能推广到更多的农户,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新技术对于传统行业的颠覆力量。

如何搬走大学生创新的绊脚石
与“麻纤维”谈一场恋爱
挑战杯:既是孵化器 又是发动机
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
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成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