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云南,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不仅如此,“无灾不成年”还是云南的真实写照,每年都有农户因灾返贫。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先后出台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走出了一条整村、整乡、整族、整县、整州推进的扶贫开发新路子,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年底的1014万人减少到2014年年底的574万人。在云南全省扶贫开发攻坚战中,由共青团组织的一支支队伍始终战斗在扶贫第一线,不断拓宽渠道、搭建新平台,打出了一套团组织参与扶贫攻坚的“组合拳”,让家庭贫困青少年走上希望之路。
探索“救助-资助-发展”的立体帮扶模式
10月30日19时26分,云南昌宁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受灾人口24305人,直接经济损失4.09亿元人民币。地震的震中昌宁县大田坝镇,是团云南省委挂钩帮扶的乡镇。地震发生当天,团省委书记杨军迅速组织团员青年参与到抗震救灾工作中,机关干部也纷纷给挂钩的农户打电话了解情况。团省委副书记赵国良等人第一时间从保山市施甸县赶往大田坝镇,到灾区一线实地查看灾情,组织青年参与救灾。
“地震无疑是对大田坝的一次重创。”正在昌宁县任新农村工作总队长、县委副书记的团省委派出干部李国钰说。
由于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1995年,大田坝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根据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大田坝成为团云南省委挂钩帮扶的乡镇。从1995年至今,这根扶贫的接力棒在团省委机关传了20年。
20年来,团省委先后派出28名机关干部和职工,到大田坝分别担任科技副乡长、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到昌宁县开展挂钩帮扶工作。这20年来,团省委为当地建了6所希望小学,还为昌宁县争取项目发展资金6000多万元。
此次昌宁地震,造成了大田坝6个村17所学校受到损坏,其中3所学校受损较为严重,学校不得不停课一周,直到11月9日临时板房盖好,孩子们才重新复课。
“我们正在和团县委一起了解核实各校受损情况,之后将尽快联系捐助方对学校进行援建。”云南省青基会理事长沈光鑫说。
云南是一个“无灾不成年”的省份,地震、泥石流、特大旱灾……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云南青基会都第一时间发出倡议,募集社会捐款,并第一时间深入灾区协助当地部门开展工作,成为抗灾救灾的先锋队。
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协助政府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而成立的云南省青基会,20年来,累计筹款超过8亿元人民币,援建希望小学1800多所,资助家庭困难的大、中、小学生15万余名,培训乡村希望小学教师3.8万余人,建立快乐体育园地、希望厨房、希望图书室、快乐音乐教室等500余个。
“教育的公平,不仅是‘起点公平’,也是‘过程公平’。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中,我们从最初的‘救助’,逐渐延伸到高中、大学和职业教育阶段,实现‘救助-资助-发展’的立体模式。”云南省青基会秘书长李章能说,目前,青基会已举办了8年的云南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公益活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48696人,实现了资助金额和资助数量上的持续突破。
“为爱行走”的路上,爱传播更远
因灾返贫、因病返贫一直是云南扶贫开发攻坚战中艰难的一战。
云南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发区,每年都有数千名的新生儿患有先心病,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生活在山区农村,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手术治疗,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有幸进入成年,也会因此丧失劳动能力。2010年年底,云南省青基金会开展“希望‘心’(先心病)”生命救助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先心病患儿提供公益救助。目前,已帮助1200多名来自农村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手术治疗,帮助减免医疗费用3000多万元。该项目成为帮助困难家庭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境况的成功案例,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央财政购买社会服务立项。
此外,一项走了10年的公益徒步筹款活动,也成为团云南省委和云南省青基会致力于资助贫困学生、援建希望小学的一项重要公益活动。据悉,从2003年以来,云南青基会募集公益捐款的形式更为积极主动、项目实施更为公开透明,筹款额从2003年不足1000万元,上升到2014年年筹款额1亿多元。
沈光鑫介绍说,根据团省委部署,2015年至2020年,云南青基会将力争筹集4亿元社会资金,持续推进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农村希望小学升级服务等援建项目,进一步发挥云南希望工程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作用。
近年来,团云南省委发挥青联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青联委员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攻坚中来,通过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引资引智、捐资助贫、开展培训等多种形式,帮助贫困地区培育龙头企业、培养优秀人才。青联委员们在这些活动中也获益不浅。
2014年,团上海市委和团云南省委对口援藏会之后,昆明、大理、玉溪、红河、曲靖以及东航云南公司、南方电网公司等团组织便分别与团迪庆州委签订协议书,以教育援藏、就业援藏、人才援藏、项目援藏为重点,形成了一系列长期支援机制。
10月11日,在滇沪共青团对口支援迪庆藏区工作会议当天,云南青联委员在迪庆开展了12项活动,其中包括为维西县、德钦县两所少数民族小学捐赠电脑电子书籍和小学生书籍、建立民族法律救助金、少数民族贫困优秀孩子帮扶奖励计划、开展“为爱行走”香格里拉爱心援助活动等。
“‘为爱行走’的路上,爱可以传播得更远。”云南省青联委员张梅说。
聚沙成塔,提升贫困地区青少年能力素质
“在多年的帮扶工作中,我们发现,每个家庭的贫困原因不一样,如果都是按一种方式进行扶贫,结果可能事倍功半。”团昆明市呈贡区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团区委今年采取了点对点的帮扶方式,对问题家庭先进行调研,再进行立体式帮扶,争取帮一户成功一户,探索帮贫扶困新路径。
为此,针对帮扶工作成立课题组,由区委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宣传部、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民政局等区级部门为成员单位,街道、社区全力配合。
他们首先对雨花社区的5户贫困家庭作了调研并形成报告,根据他们各自致贫的原因,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帮扶计划,通过团区委联系教育、人社、民政、工商、农林局等部门,帮助这些贫困家庭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基层团组织作为团组织最小的细胞,在扶贫攻坚战役中,各自因地制宜,不断尝试各种新方法,以让帮扶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效。
团昭通市委对挂钩村昭阳区靖安镇小堡子村的14岁以下儿童每年进行一次筛查,对筛选出来的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其他疾病的儿童开展救助。利用香港苗圃学生资助、耕耘奋斗奖学金等项目,帮助了部分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团寻甸县委通过智力扶贫、产业扶贫、民生扶贫,做了大量务实探索和有益尝试。今年,团县委协调昆明青基会、四川航空等单位到该县开展“暖冬行动”,为寻甸贫困学生捐赠冬衣、冬鞋、棉被等。
与此同时,团云南省委在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中,将青少年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工程,以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为统揽,围绕贫困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务工农民就业需求,争取多部门支持,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初中、高中毕业后未能升学,有培训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夯实他们的自我发展基础,切断贫困代际相传,仅2014年,就培养了8000名“领头雁”。
“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团云南省委的一位负责人说,云南团组织将紧扣减贫、脱帽、增收3个目标,以实施青年素质提升工程、深化希望工程等公益品牌建设、加大金融扶贫力度、探索电子商务扶贫路径,全力参与扶贫开发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