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加快推进医疗机构的改革、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那么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就很有限。”11月21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在“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上指出,要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中国医改下一步怎么走非常重要。
李玲认为,2009年医改至今,取得的最大成效是医疗卫生投入大幅度上升,尤其是政府财政投入增加,全民基本医保覆盖率达97%,基层医疗改革取得不少突破。
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度上升,医疗费用也在快速上升,医疗服务却越来越贵。李玲发现,过去5年,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增长速度。老百姓的负担依然很重,城市居民医疗消费在1990年只占总消费的2%,现在升至6%。农村的医疗消费增长更快,所占比例从3%升至9%。虽然医保报销范围达到70%,但实际上报销的比例较低,远远起不到分担风险的作用。
“医改最大的问题是分工与合作没有很好建立起来。”在江苏省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镇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林枫看来,供方、保方、需方是个“铁三角”,但现在的局面是三方“各搞各的”。他认为整合健康服务体系才是改革的要义。医疗的目标是促进居民健康,而不是看更多的病人,所以要把健康融入医疗卫生所有的政策,健康中国要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卫生部原部长高强也认为,现在整个医疗卫生的突出问题是“分”,这种体制对实现分级诊疗、整合资源造成了一系列障碍。他强调,一定要有完善的、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的制度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一些宏观政策和措施、具体实施单位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认为,最重要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策略,未来的医疗卫生模式一定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为中心,这是最核心的方向。
葛延风表示,当前医疗服务系统和老百姓之间存在利益目标冲突。如果要让老百姓利益最大化,医疗机构必须做好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但在现有的筹资和分配框架下,如果医疗系统选择这条路线,医护人员利益得不到保障,制度设计存在问题。未来要通过建机制,把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利益和老百姓利益、国家利益统一起来,这是一个基本方向。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体改司副司长傅卫表示,国家在“十三五”期间依然会按照2009年新医改提出来的到2020年实现的医改目标,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改革,首要任务就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便民医疗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是补偿机制转换,同步建立人事薪酬制度,加上医院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地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傅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