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央企高管与大学生面对面

年轻人应以“实战”状态接力航天梦

本报记者 崔丽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23日   06 版)

    戴一副银丝边眼镜的曹建国,温厚儒雅。作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的他,日前来到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以《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创新发展之路》为主题,为台下300多名高校莘莘学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课。

    结束主题演讲时,一个大学生赶过来,拿着本子让曹建国签名,曹建国略一思忖,在本上写下“加入航天,放飞梦想”几个字。

    眼前这个意气风发的小伙子,似乎把曹建国带回到30年前的“青葱”岁月。1985年,风华正茂的曹建国正是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毕业后,投身中国航天科工事业,至今已走过三十载风雨历程。他和无数航天人见证并参与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壮大。对于航天事业,他始终怀有着一份“航天梦,不了情”。

    30年的航天生涯,曹建国感受最深的就是,中国航天发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创新史,“中国航天之所以能够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主要靠的就是党和人民的关心、关注、支持和几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

    中国航天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中国的航天事业和导弹事业是由钱学森、黄纬禄等老一辈科学家作为奠基人发展起来的,一些作出卓越贡献的航天人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荣誉称号。经过几代航天人锲而不舍的努力奋斗,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导弹武器、运载火箭、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在曹建国看来,未来战争依靠导弹打头阵,更由导弹决定胜负。对于我国导弹工业的发展轨迹,他如数家珍,并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60年的发展史印证着中国导弹发展的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导弹。1960年9月10日,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一枚苏制L-2导弹,使用的是国产推进剂。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行仿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注:1964年称 “东风一号”)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1980年5月18日,我国洲际导弹准确命中南太平洋预定目标。1982年10月12日,我国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985年,中国首次用机动发射装置成功发射地对地固体战略导弹,宣告中国机动发射的固体核导弹诞生。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只有走自主创新之路,才能在航天事业中取得突破。”正是凭借一股“不服输、不服气”的闯劲儿和干劲儿,一代又一代航天科工人创造了我国导弹领域的若干“第一”:第一型实战应用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第一型水下发射的潜地导弹武器系统、第一型机动发射的地地导弹武器系统、第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飞控计算机、第一次实现将奥运圣火在世界之巅点燃的壮举。

    曹建国透露,航天科工正发力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航天防务中争得一席之地,力争在无人机、新材料应用以及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应急救援等领域中,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曹建国特别向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潮中的航天航空学子们抛出橄榄枝。由航天科工打造的航天云网平台是世界第一批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以云制造为核心、生产性服务为主体,集综合营销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以及资源整合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吸引创新创业项目200多个,着力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双创”生态环境。

    曹建国向学子们发出召唤,“希望大家积极借助这个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奇思妙想,寻找志同道合的创客伙伴,让梦寐以求的专家资源唾手可得,让有志青年的梦想照进现实。”

    曹建国说,当前,中国航天赶上了难得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投身航天事业,尤其需要年轻人以“实战”的状态接班,共圆 “航天梦”。

    目前,在集团公司直接管理的型号“两总”(正副总指挥和正副总设计师、总研究师)的队伍中,45岁以下人员占30%,最年轻的型号“两总”任职年龄仅30多岁。

    面对年轻学子们的期待,曹建国说,航天科工着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大家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

    为给年轻人的成长提供发展平台,让年轻人“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航天科工出台了一系列贴近年轻人需求的“师带徒”“青年助理”“人才接力计划”等政策措施,“效果不错!”

    很多青年在航天科工不断成长成才,有一批已成为技术专家、专业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才。

    让航天事业成为青年实现梦想的绚丽舞台,曹建国以自己30年的航天生涯,告诫大学学子们,作为航天人最宝贵的品质是,“肯于坚持,执着追求。要以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做执着的追梦者”。

    曹建国勉励年轻人,“坚持,是一种别样的美丽,装点着精彩的人生。”这对与航天结缘30年的他而言,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诺言与见证。

首部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报告说了什么
升级中国制造 政府如何发力
年轻人应以“实战”状态接力航天梦
法国遭恐袭 央企向游客伸援手
苹果公司盯上中国光伏市场
“三桶油”最难时间已经过去?
央企高管离职是否成“潮”
央企打造创客成长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