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5年11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与时代同行的“老顽童”

——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著名剧作家阎肃

本报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1月25日   01 版)

    阎肃和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的“12生肖”小演员在一起。 郭幸福/摄(资料图片)

    虽然名叫阎肃,但这位85岁的老爷子一点儿也不严肃。

    相反,笑是他的招牌表情。每次见到院里的电工、水工、清洁工,他都笑呵呵地打招呼。工作上遇到难题,他也哈哈一笑,稳定军心,一派大将风度。

    自编写歌剧《江姐》成名以来,阎肃一直以乐观豁达的形象示人。近年来,他多次担任青歌赛、星光大道等综艺大赛评委和春晚等大型文艺晚会的艺术顾问,把欢乐带给千家万户。

    然而,人们暂时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了。今年9月底,在结束“9·3”晚会顾问策划工作后不久,阎肃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梗,至今已昏迷50余天。

    “神奇的老顽童”

    阎肃住院后,朋友们陆续前去探望。在他们或长或短的讲述中,记者逐渐拼凑起这位著名剧作家的形象。

    “阎肃是个很简朴的人。在我的印象中,他永远穿双布鞋、拿个很普通的水杯、开会拎个普通的文件袋,甚至是纸袋。”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秦威回忆说。

    在阎肃家里,卧室一角摆上张老式书桌,算是他的工作室。一张坐了20多年的老藤椅,左边扶手和靠背上分别磨出一个大洞。创作遇到瓶颈时,阎肃从藤椅上起身,在卧室和客厅里来回踱步,或者在床上躺一会儿,好点子就来了。

    “他纪律性很强,开会从来都是提前半小时到。”同事孟庆云笑着说。

    尽管已经85岁了,但阎肃仍然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心。文化部原副部长陈晓光记得,“他遇到感兴趣的话题就睁大眼睛,紧闭嘴唇,探出脑袋去听。”

    他每天读报、看电视,对流行的东西来者不拒。一次,同事舒楠为某电视剧的主题歌谱曲,没有思路时请教他,他看后认真地说:“你为什么不把它写成周杰伦式的说唱音乐?”于是,舒楠在音乐中加入16个小节的Rap,并大获成功,从此认为阎老是“神奇的老顽童”。

    此外,他自称是李宇春的粉丝——“老玉米”,在“神曲”《江南style》和《小苹果》火起来之前就推荐同事关注,在创作疲惫时会玩一玩电脑上自带的小游戏。

    “如果总感觉老了,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你就要落在时代后面。”阎肃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自己也是个“80后”——80岁之后。

    2014年10月15日,这位“80后”参加文艺工作座谈会时脱稿提出:“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

    “嘿!老爷子等于给所有人抖了个大包袱!”他的一位朋友评价。

    事实上,这4个字包含着这位军队文艺战线老兵沉甸甸的思考。从艺65年来,他“始终唱响主旋律”,但他的作品里几乎没有“硬梆梆”的东西。“他始终依靠真诚去征服观众,”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作曲家温中甲评价,“他在创作时不是简单地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直接放在作品里,或是做标语口号式的处理,而是用一种深沉情感和人文情怀,追求艺术的质朴和完美。”

    孟庆云记得,1992年他和阎肃合作创作歌曲《长城长》时,一致认为要把这首歌“写得人性化一点儿”。“比如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像拉家常一样。”孟庆云建议。

    阎肃立刻心领神会,第二天就把词写了出来:“都说长城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20余年过去了,这首歌依然作为经典在祖国大地传唱。

    “老姜,你看他的脚动了!”

    87岁的姜春阳10月初才知道阎肃住院的消息。他是歌剧《江姐》的3位作曲者之一,也是阎肃的老战友。两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从1956年就在一起合作。

    9月底,两个老战友曾通过电话,阎肃还在电话里唱了一首两人合作过的军歌,“从头唱到尾,兴高采烈,慷慨激昂”。

    但没过多久,就传来阎肃住院的消息。“不会吧?”姜春阳非常吃惊,因为在他的印象里,阎肃精力充沛,“他怎么会住院呢?” 

    姜春阳腿脚不方便,走路都要人扶,但他还是执意要去看望老战友。到了医院,他发现阎肃已经被转移到重症监护室,“心里咯噔一下”。

    “隔着窗户,我一看阎肃躺在那里,戴着氧气罩,眼睛也不睁。”他回忆说。

    “阎肃,你要挺住!”他对着病床上的战友大声喊,“你还记得我们当年为写一部歌剧到西藏,去唐古拉,翻五道梁,你是怎么坚持过来的?”“你忘了你写的《军营男子汉》吗?你要像个男子汉!”

    没想到说到这里,阎肃的爱人李文辉忽然惊喜地喊:“老姜,你看他的脚动了!”

    在重症监护室待了十几天后,阎肃由深度昏迷转为中度昏迷。姜春阳非常激动,他认为自己用往事“激活”战友的策略奏效了:“我为什么提这些?因为我了解他,一提创作那种兴奋、热情,能让他清醒过来。”

    住院前,阎肃告诉姜春阳,之前他们合作过的一首军歌反响不是很大,他想重新录制推出,姜春阳一口答应下来。没想到歌录完了,阎肃却陷入昏迷。几天后,姜春阳把录好的歌存进女儿的手机,到医院二话不说就开始播放。播完了,87岁的老头提高嗓门问:“阎肃,你听见了没有?!”

    他的作品是时代的强音

    那首昔日旧曲也把姜春阳拉回当年的记忆。他大声讲出和阎肃合作的故事,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据他回忆,阎肃创作《江姐》只用了18天。

    那是1962年,刚结婚1年的阎肃正要休第一次探亲假,他带着小说《红岩》登上了去妻子老家的火车。“18天假期,老阎一直把自己关在家里搞创作。”爱人李文辉说。假期还没休完,阎肃就回到北京找姜春阳:“老姜,我等不了了!我写出来了!”

    “看看,阎肃是多么敬业、多么勤奋!”姜春阳布满皱纹的脸上满是佩服。后来,《江姐》红遍大江南北,被传唱了几十年,李文辉也自豪地说:“当年在上海演出,一共演5场,有的人连续5次排队买票,有的人连歌词、台词都背下来了。”

    即便是昏迷前,85岁的阎肃仍保持着勤奋的工作状态。他是一个多产的剧作家,同时担任春晚、双拥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的艺术顾问,以及星光大道、青歌赛、红歌会等综艺大赛的评委。同事姚明曾编了两句打油诗打趣他:“文工团里当元老,央视晚会常撰稿。”

    当然,社会上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说阎肃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老在电视上抛头露面,那为什么人家不邀请你,不邀请我呢?”姜春阳为老战友辩护说。他认为阎肃博闻强识,创意也多,最关键的是“他知道这个时代需要什么”。

    事实上,“知道时代需要什么”一直贯穿于阎肃的创作生涯。“改革开放之初,社会上感觉穿军装掉价了,他用《军营男子汉》的响亮歌声告诉人们,天下最优秀的男人是军人;长期在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有所淡化,他用一首《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姜春阳说。

    “他的歌有一种境界和力量。”因演唱《敢问路在何方》而家喻户晓的蒋大为说。他认为,阎肃写《敢问路在何方》不仅是写《西游记》里的师徒4人,也是在写整个时代。“在改革的大潮中,一个企业、民族乃至国家的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它唱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鼓舞着全中国人民。”

    他听朋友讲,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海南的领导对企业家们说:“你们要学会3首歌:第一首是《国际歌》,第二首是《国歌》,第三首就是《敢问路在何方》。”

    还有那首《雾里看花》。1993年,阎肃受邀为央视“3·15”晚会写一首“打假”歌曲。“总不能写化肥是假的,农药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他开玩笑说。一天晚上,孩子在家里看电视剧,他忽然看到川剧《金山寺》里韦陀菩萨“开天目”的片段,顿时来了灵感。“既然分不清真假,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于是《雾里看花》一气呵成。

    “有人从中看到‘打假’,有人从中看到爱情,也有人从中看到那个时代社会中的迷茫情绪。”据姚明分析,正是这种包容性让阎肃的歌曲摆脱“易碎品”,拥有穿越时间的力量。

    “从毛泽东时代一直到今天,他的作品都是时代的强音。”中国歌剧舞剧院著名作曲家温中甲评价。

本报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5年11月25日 01 版

测试你的言值·探病篇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第十六批博士服务团成员赴西部等地服务锻炼
以书为媒 为爱搭台
与时代同行的“老顽童”
图片新闻
告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