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定期拍照、写字、健身,和喜欢的人说晚安……并为自己做记录。这些年轻人的闲情逸致可以被定义为“矫情”,但更是日常生活仪式感背后的自我认同,甚至是同质化工业文明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打卡生活
认真地认同自我
陈俊旭 25岁 河北 读报纸 陈俊旭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在读研究生,从本科开始坚持每天读报半小时。他选择读报纸并非因为接触不到网络,而是认为可以通过报纸获得“经过筛选的,有观点性的”信息,这对他承担的部队宣传工作也有帮助。除了读报纸之外,摄影、支教等等都是他业余生活的选项。他“爱折腾”,还组建了一个“早起群”,群成员每天打卡“早”字。“大家都是很有追求的人,我也不能混日子。”陈俊旭说。 本报记者 赵 迪/摄 |
吴美君 24岁 北京 女性公众号 吴美君最“奇葩”的特长是“欣赏同性身上的优点,并化为己用”。两个多月前,她决定开一个“训练女子媚术的黄埔军校”,教女生如何成为更完美的自己,目标受众85后到90后。 她理解的女子媚术包括三个部分:素养、情感处理和性,她觉得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才能平心静气讨论这些话题。“我的公众号就是我啊”,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严谨理性的文艺女流氓。 本报记者 赵 迪/摄 |
汪润中 23岁 北京 摄影 汪润中的365天摄影打卡项目进行到237天,他觉得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希望技术可以得到提升,然而更惊艳的收获是,他发现自己的思维正在朝着艺术家应有的严肃和理性发展,尤其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看之前的照片,有些他很满意,有些则被他冠上“矫情”二字,他说:“很多事情没有好坏对错,喜欢就好。就像艺术本身一样。” 本报记者 赵迪/摄 |
杨利伟 24岁 北京 健身 北京冬天的风大到把天都刮蓝了,杨利伟还没有停止健身。3个多月瘦了13斤,以前喜欢但穿不上的裤子她都能穿了,这是健身最大的成效。此外,她还发现自己御寒能力提升了,即使是冬天也可以穿着薄薄的打底裤,踩着细高跟摇曳在风中。“以前我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太丑了,现在觉得漂亮多了”。 本报记者 赵迪/摄 |
刘玙洁 25岁 成都 画画 刘玙洁的“每日一绘”始于2012年元旦。正是毕业设计和留学申请让她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她反而给自己增加了一个任务,每天画画上传微博,至今已攒下800余张。她喜欢沉浸在绘画的轻松氛围里,自然,日积月累技艺也有提升,但商业项目给她带来的鼓舞远不及自我表达带来的成就感,新认识的朋友甚至可以通过她的画来迅速了解她。 刘玙洁/供图 |
洪彧 25岁 西安 书法 5岁师从父亲学习书法,洪彧后来也曾荒废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去年又捡起。起初算是为了继承父亲遗志,她记得父亲生前最不喜欢颜真卿的字,但洪彧最近发现自己迷上了颜体,她喜欢颜真卿晚年作品《麻姑仙坛记》的拙趣和返璞归真。人人都说书法可以静心,她也同意,不过说到根儿上,“书法写到最后写的是一个人的修养和文化底蕴,艺术最后表达的一定是你这个人的性格,和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她乐于用书法表达自己。 洪彧/供图 |
王琛 30岁 青岛 拍饭 对美和细节的执着,于设计师而言是职业素养,而王琛却选择把这种执着扩展到家里的餐桌上。2014年9月开始,她每天给早饭摆造型拍照,发朋友圈。开始,家人对她非要把饭折腾凉了再吃的行为非常不理解,后来竟然演变成了默默协助她摆拍。“谁会不喜欢看到美的东西呢?”她说。 王琛/供图 |
刘玥 27岁 北京 拍视频 从7月开始,刘玥加入了一个每天拍一秒钟视频的项目,之后,她会将365天的视频剪辑在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各种状态。一年前,这个项目曾在网络上掀起过小浪潮,“现在已经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在参与了”。刘玥和她的数量未知的小伙伴们没什么目的性,就是因为“好玩儿”,这样可以给自己机会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自己所生活的世界。 本报记者 赵迪/摄 |
彭升 27岁 成都 说晚安 彭升每天都可以和女友见面,但还是每天临睡前都对她说“晚安”和“我爱你”。虽然这是女友“逼迫”出来的幸福,但他们还是幸福。 彭升/供图 |
扫码讲述你的 打卡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