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互联网+地震”论坛探讨地震信息服务

让预警信息跑赢地震波

本报记者 惠滢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7日   06 版)

    “地震专业部门如何快速向公众推送地震信息,使得公众快速得到预警呢?这就有一个中间途径的问题,互联网使地震部门和公众需求之间达成一个结合点。”在日前举办的“互联网+地震”论坛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说。

    在这个论坛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与移动资讯平台今日头条达成战略合作共识,地震台网将致力于缩短地震发生后紧急信息的产出时间,今日头条则将努力缩短推送该信息至受地震影响区域用户手机上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地震发生时,如果预警时间为3秒,可使伤亡减少14%;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人员伤亡可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秒,人员伤亡则可减少95%。为了快速将地震信息传递给公众,今年3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今日头条完成了技术对接。

    “此前,在为地震台网做信息分发时我们发现,地震信息如果在快速及时上做到极致,是可以让电磁波跑赢地震波的。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低于电磁波的速度,信息传播是光速传播,能够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今日头条总编辑夏勇说。

    根据今日头条提供的数据,过去一年受关注度最高的自然灾害是地震。另有数据显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占到所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的54%。

    “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中将近一半不是由于建筑物倒塌,而是被周边的附属物比如吊顶砸到,几十秒时间可以大幅减轻这样的伤亡。”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山有说,有了预警信息,高铁可以紧急制动减速,使安全系数大幅度提升;电梯可以及时停下,让人员疏散躲避等。

    今日头条首席算法架构师曹欢欢介绍:“从接到中国地震台网的速报,到用户收到今日头条的信息推送,目前在最坏条件下可以用60秒完成整个过程。未来今日头条的目标是让这个时间缩短到接近0秒。”

    自2013年4月起,中国地震台网就实现了自动地震速报,通过手机App、微博、微信、网站等对外同步发布。“但地震信息服务,仅靠地震台网自己的努力还不够,我们也希望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互联网平台加入进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新媒体负责人侯建民说。

    今年年初,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今日头条开通了其官方头条号“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借助今日头条的推送系统和超过3.3亿的用户覆盖优势,实现最新地震消息点对点的实时送达。

    除了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潘怀文在本次论坛上还透露,他们还将启用“地震速报机器人”来生产地震速报新闻,极大丰富目前的地震速报内容。

    “地震预警效果的好坏还和建筑物有密切关系,就算在二楼以上采取了躲避措施,但房子塌了也达不到减灾效果。或者我跑到大街上周围都是倒塌的建筑物,最根本的还是建筑物盖得要结实。”李山有说,“不仅地震局要及时传播信息,社会行动也要及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将地震预警作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让预警信息跑赢地震波
纪录片《南宋》即将播出
草原珍珠
中央气象台拉响雾霾双预警
“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聚焦“中国制造2025战略” 破解校企人才供需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