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是湖南高职界的一匹黑马,几乎没有人会反对。
2015年,这所省内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跻身湖南卓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名单,成为当地高职“后示范”时期首个8所示范建设院校中的一所,而此时,距离这所学校从中专升格高职,刚刚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在不少人眼中,它还是一个“底子薄、基础差”的后生代表,没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或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这些光环。
这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近日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邓志革表示庆幸之余,更多地保持了一份冷静,“我们目前仍是一个底子比较差的学校,真要说起为什么这次出了‘头’,可能就在于选对了新的方向,走对了新的路子。”
邓志革所说的新路子,是相比过去“摊大饼”的老路子而言,那时的路子是什么课都开,什么专业都办,通过规模办学来提高办学影响力,而如今是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办一些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专业。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契合了湖南当前推行高职建设的理念——建设办学定位准确、办学成效突出的职业院校,提高对接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引领产业的水平,以增强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
校长的困惑:学校优势究竟在哪?
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这匹黑马的出现,还要从10年前讲起,那时,邓志革请了一些专家来学校,为自家这个升格之初的学校做个诊断,把脉未来发展之路。
没想到,来访的专家并不留情面,直言学校的短处:你们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湖南其他学校的专业太过于雷同,没什么特色,也不具备优势,而一些人无我有的专业,又未加培育,如此下去很难讲有太大的竞争力。
这一席话点醒了邓志革。他调来湖南当地所有高职院校的专业表,对比自家学校的专业表,从头到尾一个个地勾划起来——
先是电子信息专业,邓志革很快意识到,他们学校的这个专业,和隔壁一家学校相比可谓天壤之别,难以跟上,自然成不了要重点打造的专业;下一个是机械制造专业,这个大众的热门专业,邓志革的学校有,但比起省会城市的一所学校,也是相差悬殊,加之后者地理位置占有优势,很难有可比性,也只能无奈作罢。
邓志革发现,原来过去那么多年,学校长期处于一个专业大而全、课程大杂烩的状态,看似庞然大物,实则缺乏竞争力。这在此前比拼抢生源、靠生源规模竞争的时代,生存尚能维持,然而,生源危机时代来袭,质量内涵的建设首当其冲,老路子再难走下去。
“和其他学校比,我们学校的优势究竟在哪?”这个此前邓志革和其他校长在一起经常探讨的问题,如今真的到了需要回答的时候了。
后来,邓志革干脆丢掉专业表,把眼光望向学校所在的株洲市,乃至湖南省,这时,他很快发现了答案。
行业调查发现,湖南每年对“汽车人才”的需求缺口达近万名,而不管是在株洲,还是整个湖南,没有一所学校号称专门培养汽车人才的。
就这样,邓志革最终选择了“汽车”这个领域。尽管这是一块小蛋糕,但他相信,一旦把蛋糕做得漂亮,就不会缺人来欣赏。
如今,学校7个院系里,有5个和汽车相关,分别是汽车电子系、汽车运用系、汽车商务系、机电工程系,以及信息工程系,另有经济贸易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两个相关院系,而学校里和汽车相关的学生人数占到六成还要多。
此消彼长,邓志革在过去几年还干了一件事,就是把那些所谓的热门、实则虚胖的专业给砍掉,专业总数由2011年的35个,调减至25个。他说,如今的专业调整已经基本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面向汽车前、后市场,覆盖汽车中、高端技术岗位的人才需求。
寻求差异发展,打造特色专业群
事实上,像这样的格局变化,并非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一家独有,在过去几年里,整个湖南高职都掀起了“砍专业”的浪潮。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朱厚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过去5年里,该校通过“停招、撤销、新增、转向”等措施,停招、撤销与航空产业对接不紧密的专业22个,而将更多的精力和师资力量,来打造具有军队特色、航空特色的航空维修、航空制造、航空服务与管理三个特色专业群。
他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1998年升格高职院校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规模发展的需要,先后开办了经、管、文、工等33个专业8个专业大类。然而,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这种专业结构与学院的办学发展不相适应。通过剖析专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最终找到了航空方向的特色专业群。
2014年,湖南省教育厅印发了《湖南省职业院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建设方案》,其中提到一个原则即是“差异发展”——引导职业院校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专业定位,重点建设与湖南省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对接的特色专业群,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专业发展格局。
这也就有了朱厚望如今大刀阔斧改革专业设置的原因:“高职院校开办什么样的专业,如何办专业,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必须对接产业,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当然,宏观上的规划,落实到微观层面,免不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健就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讲了一个“颇为不顺”的故事,2013年,学校领导班子找一些教师座谈,专门讨论专业群建设,尽管此前包括张健在内的校领导已经做了半年的思想工作,且找了北京专家“外来和尚来念经”,然而,真正到了座谈会,仍遭到了一些反对。
毕竟,一所学校砍掉近10个专业,涉及几十个专业教师的岗位挪动,乃至饭碗不保的问题。张健的办法是,安排一些人去上公共课,安排一些人进修,进修那些学校重点打造的专业方向,相当于从头学起,回到学校后,现学现卖教给学生。
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有壮士断腕般的勇气
邓志革也经历过这种情况。他把这项“思想工作”当作一项工程去抓,名曰“引转培练”工程,即外部引进、内部转型、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来加大汽车专业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
2010年6月底,邓志革在学校开了一次动员大会,动员的对象是全校所有教师。这其中包括教务处处长等在内的所有中层,动员的任务就是“内部转型”。邓志革给出的激励政策是,一旦通过转型,就奖励2000元。
很多人听后,以为邓志革是在开玩笑,“2000元?这点钱能吸引到什么人?”
邓志革却胸有成竹,这些钱更多的是一个形式的鼓励,其实质大家很清楚,如果哪位教师愿意跟着学校的改革动起来,一起往前走,即便没有物质上的鼓励,依然会主动转型,相应地,那些还未意识到转型之紧迫的教师,即便是再多一些物质奖励,也难以从态度上让他有所重视。
这个机电一体化专业出身的教育工作者,也熟谙哲学的道理,有立,就会有破,有得,就会有舍,壮士断腕之后,方能健康成长,如同学校在规模教育和内涵教育这两个方向性、道路性上的选择一样,每个个体的选择同样如此。
也正是用这种道理和颇为坚定的信念,邓志革请来中国汽车维修领域顶尖专家朱军教授、汽车营销领域顶尖专家裘文才教授、新能源汽车知名专家袁翔教授分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首席专家和兼职教授,他还把教育部高职高专汽车类教指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委会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尹万建教授请来,出任该校汽车专业群带头人。
那年冬天,邓志革带着学校纪委书记、人事处处长来到相隔千里的河北邢台,尹万建的家里。尹万建明白邓志革的来意,却不懂他为何带着这两位干部来。
邓志革说:“您如果去湖南,就是跨越北方和南方,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今天这两位是夫妻俩,就是希望您能和他们认识下,成为你们夫妻共同的朋友。”
后来,尹万建跟着邓志革来到了湖南。
很多人问邓志革,究竟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位“大拿”请了过去,他只说了一句,“这根本不是多少钱的问题”。
两年前,邓志革所在的学校换了个名字,从原本的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改为了如今的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而这在他看来,恰是整个湖南特色专业群改革的一个隐喻和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