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07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聚焦“中国制造2025战略” 破解校企人才供需错位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联动活动展示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07日   06 版)

    无锡精智模具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在该院成立

    11月11日零点至12点,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海澜集团合作共建的电商运营实训室里,灯火通明,电脑显示屏闪亮,一片键盘打字的声音。该校商学院师生与校企合作企业海澜之家联合组建苏信海澜天猫电商团队,在短短的12小时内实现了1.1亿元销售奇迹。该院近100名电商专业学生作为海澜电商客服团队投入了迎战“双11”的活动,在校企领导和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彻夜不眠投入到电商销售的实战训练中。参加本次“双11”实战活动的大学生是该学院2015级电子商务在校学生,他们以“海澜双11客服项目”为载体,变仿真训练为实战实操,变场景模拟训练为岗位抗压考验,通过做学一体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计划课程。针对校企合作,学院党委书记陆国平表示,学校与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合作,狠抓关键点突破,创新思路,发掘深度,提升品质,提高水平,积极破解校企人才供需错位的难题。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2014年12月,江苏信息学院与海澜之家确定校企合作意向后,学院就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项目的落地工作,校企合作双方以电商物流、服装设计等专业为试点,成功申报了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团队以“海澜双11活动”为项目抓手,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电商运营实训中心、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教材、校企联合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活动等,探索实践创新“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谋求专业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的无缝连接。

    在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今天,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班人敏锐地发现,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一方面是企业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这种供需错位成为困扰高校和企业的一道共同的难题。院长席海涛经过与众多企业家的深入交流后发现:学校培养出的高技能、高素养的精英蓝领不多,普通蓝领价值并不大;企业辛辛苦苦花大量成本培养的人才工作半年就跳槽、根本留不住;简单人才输送没什么大吸引力,是企业不愿继续深入校企合作的主要原因。

    该校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与“工学交替”,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建立了充满活力、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学院和结对企业围绕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的标准,签好教学与用工两份合同,用好学校、企业和国家的三块资金,解决了企业招工难、企业用工稳定、劳动者收入保障、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等四个问题,有效破解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才需求难的错位矛盾,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多赢。

    该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说,学校积极“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毕业生寻找合适的岗位”,着力推动学生高质量就业,严格把关用人单位和招聘岗位的质量,重点推荐招聘岗位与学院专业对口性较强的企业,确保毕业生离校时能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据了解,作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专业设置贴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现有45个专业,87个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微电子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物联网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省市级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重点建设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保证了学生职业素质技能过关。

    近年来,该校大力实施“135工程”,即建立100家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单位、300个毕业生就业基地、500个顶岗实习单位。学校还组建了校企合作大联盟,形成了500多家企业、13个行业协会和7个有关政府部门的规模,成为学院校企合作的“大本营”。学校先后与无锡国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南通科技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常州银河电器、海力士—恒忆半导体、江苏弘业永盛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开展了深层次的合作办学,举办了“曙光模具班”、“国盛模具班”、“南通机床班”、“海力士-意法微电班”,“华润微电班”等冠名班。校企共建研究所,共同组织研发团队和教学指导团队,共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行工学交替、多专业混合型定制化精细人才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实现了学生“未毕业先就业”。据统计,近三年,该校毕业生供求比达到1∶5,85%以上毕业生在无锡、苏州、上海、南京、常州地区就业,其中51.8%在无锡市就业。

    该校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堂,30多名学生参与从企业拿来的真实项目,每个学生作为“工程师助理”参与到项目中,企业的工程师正在为学生讲解操作要领。该校教科处负责人,“这是学院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做的新尝试,让学生真刀真枪接项目,并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理实一体化’培养”。

    席海涛表示,这种实践方式对学生要求很高,锻炼也极大。其一,订单项目往往涉及跨专业的知识背景,学生需要根据项目进展及时充电学习;其二,实践环节深入企业一线,跟着技术人员学技术、学经验,“几轮项目强化下来,学生到企业绝对就是受欢迎的精英蓝领”。

    二、引进企业基因,让产业文化融入学生血脉里

    如何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法是把学校实训基地办进企业,把企业车间办进校园。他们让学生入校起就充分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让企业的文化基因默默融入学生血脉里。

    席海涛认识到,90后员工与60后、70后员工不同,他们更多地在乎工作体验和文化归属感,而当下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文化的问题,没有给年轻员工更多的关怀和交流,这就是90后员工频频跳槽的重要原因。他认为,要想留住90后的员工,企业必须在校企合作中渗入企业文化,以独特的文化来“圈年轻粉”。

    近几年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都将“企业文化进校园”摆在了重要位置。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企业文化,邀请合作企业董事长、公司创始人定期来学校进行企业文化宣讲;另一方面通过参观企业、参加企业员工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走进企业、亲身感受其文化和氛围。

    为此,学院积极创造条件把学校实训基地办进企业,把企业车间办进校园,这种校企合作传授职业技能、传播企业文化的活动,在江苏信息职业学校经常开展,近几个月几乎月月有重大活动:6月3日学院成功承办保时捷(中国)PEAP非技术岗位基地集训现场会,7月2日保时捷(中国)品质实习生项目2015阶段总结会在该院召开,9月8日无锡德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汽车捐赠暨德尔奥迪实习生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该院举行……丰富的活动为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提供了充分的机会。

    2014年12月,南京能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企业文化交流、商务合作、员工培训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双方共同为“能瑞自动化班”揭牌;席海涛院长为企业客座教授颁发了聘书。“能瑞自动化班”是通过在学生中经过企业宣传、学生自主自愿报名、企业专家进行面试筛选等程序组建而成,该班级的成立是探索“招生即就业”的“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的创新之举。

    对于这次合作,校企双方都很有收获、颇有憧憬。学院领导指出,“能瑞自动化班”的开班对校企双方来说将是新的开始,双方的真诚合作、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必定能达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南京能瑞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金良表示,能瑞公司与学院进行全方位校企合作,将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实现校企双赢,促进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更上新台阶。

    2015年初,学校与全球著名、历史悠久的跑车制造商保时捷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引入保时捷钣金和喷漆维修中心、机电维修中心和非技术培训中心,用高端车的管理理念和实训手段来培养师资,培训学生,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和精细化。目前,该校汽车专业多名学生正在接受保时捷公司专业培训,深切感受企业文化的魅力,不久他们就会进入企业,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在正式跨入企业大门之前,他们的血液里早就流淌着保时捷企业文化基因了。

    校企合作为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感受企业文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了解职业、热爱企业。“以前企业来学校,不是来人才招聘就是来技能培训,可我们连企业到底在哪里、做什么行业都未必清楚,即使是到企业实习,也只被安排在流水线的一角枯燥练习。现在不一样了,企业管理者甚至高层跟我们都有加微信,让我们觉得这些企业有了温度,也更愿意与企业一起成长下去了。”大三学生周友志如是说。

    三、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

    学院坚持“多元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心中的充满美好的梦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褚建强、宗烨同学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自动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后,大三实习期间即被欧普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抢先录用,担任电气设计工程师,成为公司业务骨干,年薪8万元以上。

    近三年来,该校共有300多位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有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冠军和多个一等奖、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学院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就业竞争力示范校、4次8年蝉联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该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领跑全省高职院校。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显示,用人单位一致评价学院毕业生在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江苏信息技术学院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显著成绩,面对国家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新形势,江苏信息职业学院敏锐地感觉到,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需要一大批支撑制造强国的大国工匠,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使命,也是新机遇。

    学院领导表示,“企业难题就是我们的科研课题,要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的效益”。他深入分析到:校企合作“企业不热”,一大主要原因是简单的员工输送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大量企业转型升级急需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技术支持,如果学校能给企业“雪中送炭”,就掌握了校企合作的主动权。为此,江苏信息职业学院提出不仅要培养蓝领精英,更要服务“中国制造2025战略”,着力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

    (牛文科)

让预警信息跑赢地震波
纪录片《南宋》即将播出
草原珍珠
中央气象台拉响雾霾双预警
“邻里守望·姐妹相助”巾帼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聚焦“中国制造2025战略” 破解校企人才供需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