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中青在线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周年 南阳推进“双赢”发展

本报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2日   03 版)

    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闸引水一周年的日子。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村,这个连淅川多数山民都不知道的小地方,自从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后,“一夜成名”。随着一渠清水北送,从京津冀南来,饮水思源的游客络绎不绝,渠首已经成为南阳的一个旅游品牌。

    自南水北调源头,一渠清水从南阳远送首都北京,滋润华北大地,沿线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个大中型城市及100多个县(市)受益,惠及亿万群众。干渠总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南阳段全长185.5公里,占河南段的四分之一、中线全长的七分之一,是中线工程沿线线路最长、移民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也是南水北调水源地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最为敏感的区域,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中线工程的蓄水池、“水龙头”和总开关。

    南水北调工程是迄今为止人类规划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这三条调水线路,把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河流联系起来,形成 “三纵四横”的水利格局,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目标。这条蔚为壮观的人工长河,创造了人类调水史上的奇迹。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通水,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调水梦。

    南水北调,关键在移民,重点在工程,成败在水质。为配合工程建设,南阳共移民16万多人,作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表现出了大爱报国的无私精神。

    丹江口水库水质109项指标因子最新监测数据表明,水库水质除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3项指标因子,其他106项指标因子已经达到了Ⅰ类水标准。“水质持续向好,这表明水源地水质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河南省南阳市环境监测站总工程师褚东方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南阳带来了重大挑战,也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确保“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送”,是南阳人民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沿线受水地区作出的庄严承诺。

    近年来,南阳市把服务工程建设、做好移民迁安、加强水源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顾全大局,勇于担当,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为统揽,以“服务国家工程建设、促进南阳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为己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渠首水源地天蓝地绿、水清民富,努力用科学发展的丰硕成果持续服务和保障好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在服务南水北调这一国家重点工程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本报记者 鄢光哲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2日 03 版)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一周年 南阳推进“双赢”发展
以“五位一体”总布局践行生态致富
壮士断腕 主动淘汰落后产能
移民搬得出 稳得住 能发展 可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