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尊贵来自平凡 进取铸就品质

——群英汇聚,一汽-大众奥迪好车如此造就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7日   09 版)

    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负责奥迪平台的产品管理工程师-孙东明(男)与杨光(女)

    王德亮和他的团队为Q5,A4L生产线正常运转保驾护航

    王起侯对发动机舱的组装细节进行检查

    吕铠检查前发动机盖匹配间隙

    如果说,在充满挑战的2015年,一汽-大众奥迪打的是一场“攻坚之战”,那么全新奥迪Q7的上市活动,就是这场战役最响亮的号角。实际上,无论是豪气冲天地以旗舰产品命名一片土地,还是高擎“进取、尊贵、动感”品牌价值的大旗,一汽-大众奥迪都将高度自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份自信既来自一汽-大众奥迪在品牌、产品、服务等领域的综合竞争优势,更来自千千万万名一汽-大众奥迪员工的智慧和汗水。

    从最开始的本土化研发,到纤毫必较的总装环节,再到最终的质保检验……正是身怀绝技的一汽-大众奥迪员工们一步步将一块块普通的钢板打造成一辆辆好车,用傲视群雄的出色品质铸就一汽-大众奥迪的“进取、尊贵”之魂。

---------------------------------------------------------------------

    本土化研发开风气之先,奥迪精品由他们设计

    作为汽车生产制造的首个环节,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纵观目前国内主流合资品牌,无一例外都将本土化研发视为造车的前提。这方面一汽-大众奥迪自然颇有心得,早在1988年奥迪品牌进入中国时,中德双方就达成了“全面推进奥迪在华研发本土化”的共识。

    对于本土化研发,人们曾以为不过是简单的“在外方研发结束后,结合国内市场特点的简单加工”。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千万倍。“一汽-大众奥迪的本土化研发是与德国新车型的基础开发基本同步的”。一汽-大众奥迪产品管理工程师杨光介绍说,“甚至某些情况下德国总部都还要借鉴中方本土化研发团队的观点。”

    以杨光主攻的“奥迪T99新能源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为例,这款将于明年10月上市的新能源车便是一汽-大众奥迪本土化研发的优秀作品。“现在我们能够研发出一款奥迪英格施塔特总部都没有的新车,直接在一汽-大众奥迪进行批量生产”,杨光觉得,这是一件令她和同事们都倍感骄傲的事情。

    谈到本土化研发的必要性,这位业内闻名的研发工程师表示,“不可能一个药方包治百病”。在德国奥迪本部全球性开发的基础上,一汽-大众奥迪往往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研发。杨光说:“最难的就是在一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上下足功夫。”

    这一点她的同事孙东明也十分赞同。在参与不少一汽-大众奥迪产品的研发工作后,孙东明感慨道:“咱们国家幅员辽阔,各种地域性差异也使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多元化,这要求我们的本土化研发必须绝对有理有据。每一个调整的背后都要有切合实际的数据模型、用户报告为支撑,这样本土化研发才能成功。”

    “国内奥迪车的喇叭与欧洲都不一样。”杨光补充道,“由于交通状况以及消费者驾驶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奥迪在欧洲生产的喇叭寿命是5万次,而国内的寿命则高达50万次。即便按照每天使用100次的频率计算,优化后的一汽-大众奥迪喇叭都可以使用10多年”。

    类似的例子还有外观颜色、车辆舒适度乃至电动尾门等,在本土化研发中被逐一优化的细节涵盖了车身上下。正是这种在本土化研发中一贯的严谨作风,打动了德方合作伙伴和中国消费者。

    孙东明的愿景道出了每一位奥迪研发工程师的心声:“奥迪的产品一直充满着科技创造力,且富有艺术气息,这是奥迪在研发领域一直遵循的理念,我们希望每一款产品都在成为经典的艺术品的同时,也成为一个令用户满意的功能性产品”。

    孙东明和杨光同时坦言,和本土化研发同样重要的环节还有很多,“每一辆车的下线都需要大家统一步调,为了造出好车的共同目标而奋斗”。

    焊装总装质保层层把关,最过硬产品在他们手中绽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完成本土化研发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汽车终归要由一个个螺丝、一块块钢板组装完成。对于已经扎根中国27年的一汽-大众奥迪而言,正是焊装、总装以及质检等一道道制造工序,让研发的图纸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

    走进一汽-大众奥迪的生产车间,就会被工人们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的工作场景所吸引。在这里,能工巧匠比比皆是。先后荣获“一汽-大众立大功个人”、“第20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铜奖”等10项奖项的王德亮便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一线工人。

    身为一汽-大众一厂焊装车间工长,王德亮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两次半夜到单位来。“我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一旦出现设备故障,要在1小时内赶来处理”,负责设备维护保养的王德亮如今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焊装车间生产线经历过四次大改造,王德亮和他的团队每次都冲到第一线,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忘我的付出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由于身处关键岗位,王德亮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觉得自己对家人有些亏欠。而前不久公司组织的一次“家属参观日”,让家人理解了他对工作的执着。“我能感受到参观时儿子对我的崇拜”,王德亮说,“每次看到眼前繁忙的生产线,心中都会泛起巨大的满足感,现在家人也有和我同样的感觉”。

    经过14年的磨练,曾经的退伍军人王起侯如今已是总装车间的技术大拿。“我的工作就像为汽车诊断的医生”,憨厚朴实的王起侯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在繁忙的总装车间生产线上,王起侯总是戴着医生的听诊器来听发动机里的噪声。“根据听到敲击声的不同能判断出发动机里头是什么缺陷”,经验丰富的他一听就知道是哪个缸,是什么缺陷。

    通过总装环节中的“诊断”,王起侯和他的工友们必须确保每一辆下线车辆达到“零缺陷”。“什么是零缺陷,就是丁点缺陷也没有”,王起侯告诉笔者,生产标准严苛得令人难以想象。

    “哪怕是车门边缘的钣金里有一个砂眼或颗粒,我们都必须发现,让这车返修”。对严格的生产标准长年累月的坚持,让王起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一次他领着家人参观车展时,发现了一台经过他手的新车,“那个底盘号我认识,我肯定地对女儿说‘经我手的车就是最好的’”。说完,王起侯的眼神里绽放出自豪的光芒。

    总装结束,整车下线后,要进行最后一道流程——质保检验。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过硬、让消费者放心,最后的检测程序也是最苛刻的程序。对于这一点,从事质保检验工作近20年的工程师吕铠最有发言权,“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保证过程缺陷能提前发现,提前做到返修分流,而不是到最终整车出厂交车的时候再往返”。

    完成这份工作并非易事,在一汽-大众奥迪的体系中,培养一名能够独立执行质保任务的质保工程师至少需要3-4年时间。对质保工程师的系统培训吕铠至今记忆犹新,“除了公司业务介绍、整体介绍、员工行为等基础培训,还会被分配到焊装、总装等各个车间,熟悉一线生产工艺,最后被分配到质保部门的各个小组,熟悉所负责的业务和车型”。

    “质检工作就是‘鸡蛋里挑骨头’,在合格的基础上追求完美”,吕铠表示,长年的质保工作让自己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笑着说:“经由我们一汽-大众奥迪质保专员放行的都可以被称为精品!”

    众所周知,无论机器多么先进、营销方式多么高明,员工才是公司的核心,也是创造一切价值的源泉。正是这些热情而又执着的人们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的非凡业绩,撑起了一汽-大众奥迪今天的格局。倘若将一汽-大众奥迪强大的体系能力比作一个王冠,那么这批专业技术者和精英管理团队便是王冠上最闪亮的明珠。

    古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有杨光、孙东明、王德亮、王起侯、吕铠以及千千万万一汽-大众奥迪人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从研发到生产,从总装到最终的质保,流水线上鱼贯而出的一辆辆奥迪车是一汽-大众奥迪员工们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精神的基石。

    (雅捷)

丁磊详解乐视造车:用开放生态来打破边界
立体化电商矩阵成形 东风标致玩转“互联网+”
华晨金杯新海狮、大海狮上市
11月销售15710辆 凌渡荣膺C-ECAP首批金牌认证
尊贵来自平凡 进取铸就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