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讲责任,才有公平与正义

王钟的(评论员)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8日   02 版)

    尽管有各种迹象表明,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跨度在逐渐变大,但是就科学的数据统计而言,至今,上网依然主要是“年轻人”的事儿。截至今年上半年,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10~39岁的年龄段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

    提及“责任”,在网上不一定是个受所有人欢迎的词——互联网以其开放、自由和平等吸引用户,用传统话语在网上跟人讲责任,多少会遭遇一些反感与抵触,或者干脆被无视。从历史维度看,对人类发展进程而言,互联网的盛宴才刚刚开始,人们还沉浸于觥筹交错,没有太多机会体验宴席结束的狼藉感。青年网民(也就是网民的主体)更好地理解责任问题,无疑就像弄明白吃完饭谁收拾碗筷一样重要。

    凡是上网的人,其实都被责任问题困扰过。因为责任的缺失,很多时候权利与义务以不对等的状态存在着。比如,我们在享受各种“自由下载”的影视剧片源时,很少想到著作权的拥有方会因此而无法收获一分钱;我们在围观此起彼伏的网络骂战时,很少担心有朝一日自己也会因网络暴力受伤。还记得去年“少年不可欺”的故事吗?一个由20岁左右的学生组成的团队,因为怀疑自己的创意被网络巨头所抄袭,愤而发帖维护自己的权利。可见,在互联网上,只有人人讲责任,人人才能享受责任带来的公平与正义。

    责任基于法律与规则。网络上,规则无处不在,规则又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举个例子说,每当需要注册成为一个网站、App的用户时,都能看到一篇详细的“用户协议”,但是恐怕没有几个人在注册时,会耐心阅读“用户协议”究竟写了什么内容,只是径直点击了“接受”。要知道,你接受的每一个协议都是庄重的承诺,不要到因违反协议而被约束时,还抱怨管理方没有事先提醒。尽管法律与规则会让上网受限制,但是每多一个人遵守,互联网生态就会变好一点——今天的限制是为了减少明天的侵犯。

    责任始于价值追求。相信不少人在使用互联网产品时,经常会发出“劣币驱逐良币”的感慨,大量无聊、没有价值的信息被人追捧,反复传播;而一些富有价值的内容却经常淹没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前些天在微信朋友圈里流行的“主要看气质”,就是一个风靡一时的无聊游戏。很多人被卷入无聊游戏中,除了无奈,也常因为找不到更有价值的事情来做。或许,无聊真的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不过无聊不应该成为人类价值(包括互联网价值)的主旋律,传播太多无聊的互联网会让人感到空虚。

    责任源于使命感。现在的80后、90后青年很幸运地成长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互联网社会”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客观实在的场域,又是动态变化的综合体。这给青年带来的挑战是,上网不仅要履行以线下社会为基准的传统责任,又要重新定义互联网产生之后的新兴责任。不必否认,现在围绕互联网使用的还缺少许多规则,很多价值标准也没有取得广泛的共识。在基于共识的前提下,填补并随时修正空白领域的规则,确立互联网的责任边界,是我们这一代青年网民的使命。

    人们常爱用成语“无远弗届”来形容互联网所能容纳的海量信息。这句出自《尚书》的话强调:不管是哪个领域、怎样生僻的信息,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答案。从反方向来说,不管互联网多么大,都是人类通过认识世界来创造的。因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存在边界,所以人类使用互联网也存在边界。我们所应当承担的互联网责任,就存乎于这种边界之中。如果说,互联网的边界是不断延生的轨道,那么互联网责任就是轨道之下的路基。

讲责任,才有公平与正义
你和世界,只有一根网线的距离
教育在互联网的渗透与颠覆中
没有安全的自由,人人皆为囚徒
网络时代的社会治理:要讲理要会治
网络文化的沉溺,带来现实虚无的狂欢
让“互联网+”引爆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