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十五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河北沧州举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杂技演员在这里参加了世界杂技界三大奖项之一——“金狮奖”的角逐。在热烈的节会氛围中,真诚微笑、热情服务的“蓝精灵”志愿者,也成为这场杂技盛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蓝衣、白裤、红帽是沧州青年志愿者的标志,他们被市民称为“蓝精灵”。
“‘蓝精灵’这个名字清新活泼、朗朗上口,志愿者像‘蓝精灵’一样团结互助、快乐奉献着,让人感觉亲切。”说起名字的由来,有“蓝精灵”告诉记者:“蓝色还是大海的颜色,‘精灵’与‘京临’‘津临’谐音,也暗喻沧州沿渤海环京津的地理位置。”
10月7日,在第十五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闭幕式暨颁奖典礼上,身着宝蓝色礼服的贵宾礼仪志愿者和身着中国红旗袍的颁奖礼仪志愿者尽显端庄大气。美丽的微笑、专业的步伐、从容的应对,谁也看不出这些姑娘仅仅进行了11天的速成培训。尽管脚破了、腿肿了、手麻了,但这些礼仪志愿者硬是坚持下来,将业余水平发挥出了国际范儿。
安保组志愿者守护的是杂技节入场的第一道防线。“您好,请接受安检,请您打开包……”95后志愿者吴海迪熟练地拿着安检手探,为入场观众逐一安检,而当时她正发着高烧;一名坐着轮椅的老人一时没有找到无障碍通道,几名志愿者二话不说就冲上前,将老人连同轮椅直接抬上了二楼检票口。
让3000余名观众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可不容易,场地服务志愿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引导观众有序进场。“先生,请您右边走,北三门进。”“女士,请您直走,我们的内场志愿者将带您找到座位。”经过训练,志愿者的语言礼貌、明确、简练,动作标准、规范、漂亮。
这些“蓝精灵”志愿者是从来自沧州各个高校的众多报名者中选拔出来的。因为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安排在了中秋节和“十一”国庆假期,他们选择了服务杂技节就意味着放弃假期。通过一遍遍深入学习、一次次实地演练、一回回情景模拟,这些“蓝精灵”对沧州的风土人情、地理坐标熟稔于心,对服务内容、比赛场地了如指掌,对各种突发状况也应对自如,为杂技节的成功举办奉献了青春力量。
“志愿者意味着付出,意味着奉献,意味着甘于作一片平凡的树叶,默默垂着绿荫,但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友谊,取得了进步。这就是志愿服务精神。”团沧州市委副书记胡学锋说。
杂技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成功的背后,不仅有志愿者的刻苦训练和无私奉献,还倾注了团沧州市委的大量心血。
在活动筹备期间,团沧州市委第一时间与杂技节各相关负责单位沟通协商,掌握各岗位志愿服务的工作要求,研究确定服务岗位和人数。从志愿者招募和培训工作开始,团沧州市委严格把关报名、审核、选拔、录用等各个环节,自编志愿者手册,建立了“基础培训、素质拓展、专业培训、实地演练”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培训模式,还建了涵盖200名志愿者的8个微信群,实时共享志愿服务动态,有效提升了“蓝精灵”志愿者的综合素质、协作能力和服务质量。
同时,作为志愿者的组织单位,团沧州市委努力当好“‘蓝精灵’的志愿者”。在建立服装、装备、餐饮、交通、保险、表彰6方面的后勤保障和激励机制基础上,团市委工作人员与志愿者同坚守、共进退。颁奖晚会前一天晚上,彩排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工作人员就用私家车分20多批次把志愿者安全送回了宿舍。
“团市委的老师们在工作中耐心的教导和生活上细致的关怀让我这个外地学生找到了家的感觉,激励我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服务中。这次志愿服务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我仍会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扬志愿精神,希望还能有机会参加团市委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贵宾引领礼仪志愿者刘鑫鑫说。
本届杂技节不是团沧州市委第一次组织志愿者服务的重大节会,从2009年至今,团市委共组织3000余名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会6次,青年志愿者已成为沧州大型节会中不可缺少的“绿叶”。
为进一步做好“节会志愿者”工作,在2014年的河北省第十四届省运会期间,团沧州市委通过向社会征集,启用“蓝精灵”作为志愿者的名字,同时,团沧州市委在利用网络、电视、报纸广泛宣传节会志愿者事迹的基础上,还在“沧州共青团”微信公共平台开辟了“共话省运会”“奉献杂技节”等专栏,用精品原创文章,向外界呈现视角独特、内容丰富、绚丽多彩的杂技节,也扩大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吴桥国际杂技节、国际武术节”赛会服务被授予河北省青年志愿服务20周年“金牌项目奖”。
团沧州市委书记孙丽娜表示,杂技节虽已圆满落幕,但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团沧州市委将以本次杂技节志愿者工作为契机,将“朝气蓬勃、甘于奉献、砥砺奋进、誓争一流”的“蓝精灵”志愿者精神传递并发扬光大,把“节会志愿者”打造成为沧州这座“好人之城”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