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达瓦丁增的公益之路

“感受不同民族兄弟姐妹的爱心”

实习生 黄璐翎 本报记者 雷宇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18日   07 版)

    对于校园里的“公益达人”——藏族大学生达瓦丁增来说,两个月前第一次异地做公益的经历让他记忆犹新。

    10月初,在得知西藏贡嘎县一位女童患上恶性肿瘤,家里无力承担治疗费用后,达瓦丁增和同伴们在学校发动了募捐,4天时间就募集到1.5万多元。

    带着善款,达瓦丁增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匆忙出发的他只买到一张站票,在火车上足足站了17个小时,一夜未眠。

    然而,赶到医院的他却收到一个不幸的消息:卓玛的肿瘤已到晚期,卓玛的家人决意放弃治疗返回西藏,并坚持不收他们的捐款。

    捐助碰壁,无奈之下,达瓦丁增只能一边打电话关心卓玛回藏的情况,一边寻找可资助的对象。

    随后,他辗转得知12名来自西藏那曲地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正在北京接受治疗,经过商量,他和同伴们用这笔钱给孩子们购买营养品,并为其中6个家庭较困难的孩子提供资助。

    前不久,获得5000元资助的4岁女孩曲增手术成功,已经出院。达瓦丁增收到小孩父亲发来的微信:“孩子恢复得很好,万分感谢你的帮助!”

    “做公益是会上瘾的。”即将过去的这一年,20岁的藏族小伙达瓦丁增一直奔跑在公益路上。

    达瓦丁增的家乡在西藏昌都地区八宿县白马镇,一家8口人的收入全靠种地。为了补贴家用,弟弟早已辍学。

    “家里多次提出让我回家帮忙,可我喜欢读书。”2013年,达瓦丁增考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园林系。在他的高中班级里,43人中只有4个人来到内地求学。

    达瓦丁增的父母常常帮助别人,这对达瓦丁增有很大的影响。

    大一下学期,为了帮助患病的同系藏族学长次巴拉松,达瓦丁增参加了园林系举办的义卖活动,第一次当上了志愿者。义卖活动总共募集了3000元。两个星期后,次巴拉松康复出院。

    “每接到一笔捐款,我都心怀感恩,感受到了来自不同民族兄弟姐妹的爱心。”感受到公益的魅力后,“自己做公益”的想法在达瓦丁增的心里发芽。

    今年4月,达瓦丁增被一条消息吸引了——在他的家乡八宿县,一位援藏干部发起筹建“蒲燕爱心图书馆”,想解决当地没有图书馆的文化困扰。

    怀着为家乡出力的信念,达瓦丁增召集了25名藏族老乡,在全校发起活动,号召同学们为爱心图书馆捐书。

    短短几天,他们就募集到了500多册图书。达瓦丁增和伙伴们仔细整理,垫付了480元的邮费,把10箱图书寄到八宿县。

    通过爱心图书馆项目,达瓦丁增接触到了“绘梦”西藏大学生返乡服务团——一个致力于西藏大学生返乡支教和农牧区儿童成长教育的公益组织,并成为其中的一分子。

    今年4月25日,西藏日喀则地区发生了5.9级地震,损失严重。达瓦丁增响应“绘梦”团队的捐款号召,同时许下承诺:每个月从自己的生活费里省出100元用于捐赠。

    在室友仁增桑珠眼中,为了省钱,达瓦丁增节约到抠门的地步,“除了吃饭以外没见过他再花什么钱”。

    最困难的一个月,由于父母没能及时打钱,达瓦丁增的生活费只剩下200元。但当他无意间得知拉萨一个男孩生病住院、家里没能力付医疗费的消息后,立马给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核实情况,随后毫不犹豫地给对方转了100元。从那天起,整整半个多月他每天不吃早饭,中餐和晚餐加起来也不超过10元。

    7月,达瓦丁增参加了“绘梦”团队的偏远农牧区反哺支教计划,奔赴西藏边缘农牧区的珠巴村希望小学支教。

    9月,达瓦丁增发起成立了公益社团“善意接力社”,至今已有70多名藏族大学生加入。社员来自武大、中南财大、华中师大、西藏大学等数十所院校。

    善意接力社的第一次活动,就是那次让达瓦丁增难忘的北京之行。

    从北京回来后,达瓦丁增又组织了慰问老人的活动,带着50多名社员去敬老院给老人们送营养品、表演节目。他每次都穿着藏袍,带着哈达,给老人们跳藏族传统的锅庄舞。

    第一次去敬老院时,达瓦丁增发现许多老人弯腰剪脚趾甲很困难,便和社员们一起,给老人们剪趾甲。社员永青卓玛感慨,“我们都还没给自己父母剪过脚趾甲呢!”

    11月27日,达瓦丁增又踏上了前往成都的火车,为青海玉树一位患病女孩送去7000元的捐款。善意接力社还为女孩成立了基金会,将给女孩提供持续一年的捐助。

    随着善举逐渐为人所知,达瓦丁增被评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自强之星”。11月12日晚,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团委组织了“学习达瓦丁增同学先进事迹座谈会”。

    对于达瓦丁增来说,公益是内心的一分信仰。未来一年里,他计划和成员们走遍武汉所有的敬老院,发展更多公益活动。

    “公益是不分民族的。”这个藏族小伙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腼腆却又坚定。

胡格吉勒图:神奇的“呼麦”
“感受不同民族兄弟姐妹的爱心”
“五彩时光里的格桑花”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