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悟空”飞向太空追寻暗物质

刘慈欣:我等待着颠覆旧科学的消息

本报记者 堵力 邱晨辉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12月28日   08 版)

    刘慈欣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他入住的房间门口,据他介绍,杨利伟在出征前就住在108房间(12月19日摄)。潘宁/摄

    《火星救援》剧照CFP供图

    □科幻作家就是这样,要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孩童般的天真,对宇宙未知、技术奇迹的好奇;二是阅历

    □世界上最离奇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不是游吟诗人嘴里的,不是作家笔下的,而是世界宇宙本身发生的

    □他渴望着这些科学卫星到太空里带回新的故事,仰望火箭,看它消失在天际,就好像看见一个“故事大师出发了,不知他将来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奇思妙想多少石破天惊的真理呢?”

---------------------------------------------------------------

    “抓捕住了暗物质或最终没抓住暗物质,已经不重要了。其实我更期待出人意料的结果,也许暗物质无法证实的消息更诡异更科幻。”第一次拿着记者证、《三体》的作者刘慈欣站在了离卫星发射场仅1.5公里的观测点,成为离喷火的火箭最近人群中的一个。刘慈欣的眼中闪烁着火光。“听到发射的巨响,感受着大地的隆隆震动,看见一级火箭的碎片哗啦啦地掉下来,我的血液在燃烧”。

    但,1.5公里是一个危险的距离,也是人类可以承受的最近距离,过去,在5公里以内的观测者都要签生死书的。刘慈欣绝不是无知无畏的一般观众,知道各种事故的惨烈掌故。但他在火箭发射前仍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兴奋地说:“我不怕死,让我再靠近一半距离都可以!”

    12月17日的清晨,冒着零下15摄氏度的低温,人们翘首仰望苍穹,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身怀绝技的“悟空”不负众望,成功进入轨道,打开它美丽的太阳帆板。其肩负的使命,是在太空中捕捉暗物质碰撞产生的粒子,以证实暗物质的存在。

    对宇宙未知和技术奇迹永远保持孩童般的天真

    目送着长征二号丁的尾焰消失在蓝天间,其他人都慢慢散去,刘慈欣却童心大炽,不愿离去。“我最喜欢的就是《地心引力》。”他横跨大半个中国到这里,脸已经被冻得僵硬,一向内向的他却在此时不停地拍照留念不停地说话,像个孩子。

    刘慈欣不反对记者的比喻,他说就像美国科幻作家克拉克的墓志铭所言,“他从未成熟,但一刻也没有停止成长”。科幻作家就是这样,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孩童般的天真,对宇宙未知、技术奇迹的好奇;二是阅历。但两者很难并存。

    他一直保持着这分天真,但今天他拥有了更坚实的阅历。这次,他成为中科院科学传播局的特邀嘉宾,不仅人生最近距离地逼近了发射现场,而且进入了指挥大厅。刘慈欣没有因为自己在中国拥有众多粉丝、8月刚刚获得雨果奖而“膨胀”,而是像当年一样谦逊随和,“我来自中国的基层,娘子关比酒泉还要偏僻,所以我写科幻,场景的想象都来自电影、图书、网络,航天设备对我来说很遥远”。他指着被大漠冷风吹得逃跑的人们说,“让我近距离看100遍我也不会厌倦”。

    “这个机会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了,我就像一个男孩得到了圣诞老人手里的一块糖。”刘慈欣说。

    故事大师出发了 我们等待着颠覆旧科学的消息

    “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卫星上装载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

    也就是说,过去中国的卫星多是有经济的军事的用途的,而这一组科学卫星格外地纯粹,就是为了探索未知,进行基础科学的研究。据设计师介绍,“悟空”传回的数据,将无偿向国际上公布,让全球物理学家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刘慈欣第一次看火箭发射是两年前嫦娥三号上天的时候,他参加了一个旅行团去西昌,在距离发射点5公里的地方观摩。当年他在博客上发表了很长的对玉兔登月的畅想,但这次无疑更让人兴奋。

    当记者问暗物质卫星是否不如探月工程高大上时,刘慈欣浪漫主义的气质在苦寒之地爆棚:“科学卫星的发射在我眼里比探月更伟大。你想想,人类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远比我们居住的地球海洋深处要多得多。”而暗物质是否存在,人类都不知道,那是一条很漫长很艰险的道路。这个用公式证明,与暗能量一起占据宇宙95%的部分,尺度之大,对宇宙之重要,都是月亮无法比拟的,“认识暗物质,是认识宇宙的关键要素,也是对人本身认识的革命性起点与诱因。”

    如何解释自己对暗物质卫星发射意义的如此高评价呢?

    刘慈欣说,因为人类的认识步步向前,每一次都是对以前完全性的颠覆,就像在古代,祖先们看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凭直觉认为大地不动太阳动,几千年后的科学证明,那完全是错误的。

    但人类不怕犯错,也不怕悬疑。

    20世纪物理学研究领域也有两朵乌云:一是黑体辐射,二是以太漂移。但正是这两朵乌云,催生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这两种科学完全颠覆了那个时代的认知,让人类的科技和生活向前迈了一大步。“科学的魅力正在于此。”刘慈欣对新的乌云(暗物质和暗能量是21世纪的两朵乌云)兴致勃勃:他渴望着这些科学卫星到太空里带回新的故事,仰望火箭,看它消失在天际,就好像看见一个“故事大师出发了,不知他将来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奇思妙想多少石破天惊的真理呢?”

    暗物质给科幻小说留下了巨大的创作空间

    “世界上最离奇曲折匪夷所思的故事不是游吟诗人嘴里的,不是作家笔下的,而是世界宇宙本身发生的。”刘慈欣以科幻界大佬的大气开明,号召年轻的科幻作家、爱好者将暗物质的想象引入科幻小说。暗物质在科幻小说中几乎是空白,只有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写的《金羊毛》中提到过,另外还见诸中国一个年轻科幻作者以幽默调侃口气写的小品,“这些资料是公开的,谁也垄断不了。暗物质给科幻小说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和故事资源,完全能够担当推动小说情节的重要线索。”

    他贪婪地看着火箭的彗尾,告诉记者,“这些声音震动光与形态我要用全力感受,会是以后写科幻的灵感。”就像老师教学生写作文。

    刘慈欣介绍,科幻和普通的文学不同,想象需要建立在现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他十几年前的小说《球状闪电》所用的历史资料、科学记载都是真实的,泰山顶上的气象站、气象站对球状闪电的记载也是真实的。他用自己对量子科学量子态的理解进行想象而布局谋篇。

    喜欢《三体》的人都特别崇拜大刘想象的力度,比如戳中现代人心窝的女主角程心。刘慈欣以她为例来分析小说写作:人们总认为道德、人性是不变的。所以我派程心跨越了几百年到未来去做了一个思想实验——把现在认为正确的东西扔到未来,会是一个什么结果?

    “程心的道德带到另一个历史时期是灾难性的。”刘慈欣说。

    在科学想象的基础上进行人性思考,这正是刘慈欣作品的魅力。他一边设计故事向前发展,一边默默地变成了一个观察者,用科幻故事这个实验,去检验“人性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的道理。

    未来是由人创造的,前提是一代又一代“悟空”式的冒险家走上探知科学之路。正因如此,这位科幻小说作家寄希望于95后、00后的年轻人,希望更多民间人士进入航天领域。“航天科学与计算机的诞生相差不到一个月,但现在,发一次火箭要几千万美元,而计算机人人都能有几个。”他说。

    北京时间12月22日9时29分,美国太空探索公司成功发射了新型火箭Falcon 9 FT,并在发射10分钟后完美地回收了一级火箭,创造了人类太空史上的第一。而这个公司的主人埃隆·马斯克,以一己之力战胜美国国家队NASA,不仅他的传奇震撼了世界,而且他也大大降低了向太空运送火箭的成本,让人们看到了航天民营化的曙光。

    刘慈欣已经是中国的克拉克与阿西莫夫,但中国还需要出现自己的埃隆·马斯克。

刘慈欣:我等待着颠覆旧科学的消息
赵晓萌:军旅生涯成就人生另一种可能
审视“光影之美”
留学生活不是朋友圈晒出的那样
国际教育不是“英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