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0周岁的中国电影交上了一份亮丽耀眼的成绩单。
这一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引领下,在党和政府持续不断的倾力扶持下,在中宣部不断加强创作规划指导下,在电影工作座谈会和七部委联合出台的一系列支持电影发展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电影人经过多年奋斗特别是近10年的努力,中国电影逐渐改变了以往数量粗放型增长的局面,走上质量提升、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这一年,中国电影精品不断涌现,人才结构发生改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互联网+”促使各种新型业态进入电影行业。
这一年,面对竞争压力增大和全球电影市场疲软的局面,中国电影发展呈现可喜局面,创作活力在增长,作品水平在提高,开创了一派“这边独好”的美丽风光。
精品迭出 谱写“中国故事”华彩篇章
又至年终岁尾,《寻龙诀》《老炮儿》等国产贺岁片接棒上演,再次引燃观众的热情。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电影票房440.69亿元,同比增长48.7%;观影人次达到12.6亿,同比增长51.08%;国产片票房271.36亿元,同比增长68%,创造了历年最好成绩。
在令世界瞩目的数字背后,是优秀的作品撑起了中国影市火热的局面。
“好作品永远是衡量电影的唯一标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负责人说。回眸2015年,一部部国产佳作催生出动人的“中国故事”。面对来势汹汹的好莱坞大片,国产电影以超过68%的市场份额,捍卫了中国电影的尊严,多品种、多类型、多样化创作硕果累累。
从跨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到春节档的《狼图腾》,从淡季不淡的《战狼》到旺季更旺的《捉妖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破风》《滚蛋吧!肿瘤君》,从火爆国庆档的《解救吾先生》到引燃贺岁档的《寻龙诀》《老炮儿》……其中,既有发挥本土优势、走差异化路线的中小制作影片,也有彰显工业实力、强化技术攻关的“中国式大片”,都体现出更强的文化自信,提振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信心,巩固了国产影片在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们不仅以精彩的故事和精良的制作吸引着观众,也用饱满的正能量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征服了观众的心灵。
尤可称道的是,面对席卷全球电影市场的好莱坞,中国电影在“与狼共舞”20年后,开始涌现“叫好又叫座”现象,步入量质齐增的新阶段。《百团大战》突出表现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成为纪念抗战胜利的扛鼎之作,并获得超4亿元的票房;《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影片依靠影迷支持让“自来水”成为标记中国电影的新热词;《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喜马拉雅天梯》等一批具有人文关怀和艺术个性的电影,也获得了更多的生长空间,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人才涌现 影坛新力量集群式崛起
“近年来涌现出的一大批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等年轻一代的电影工作者已经逐步挑起了中国电影的大梁,是中国电影薪火相传的新力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人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作如是说。新创作人才的集群式崛起,在2015年显得尤为突出。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31日,在47部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中,60后导演作品10部、70后19部,80后9部,其中处女作13部。新生代电影人作品,已占据中国电影市场的主体地位——《捉妖记》不仅大范围地运用数码特效,而且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趣味相嫁接;《滚蛋吧!肿瘤君》尝试将传统的现实主义理念与新型电影语言相结合,传达出独特、积极的人生态度;《解救吾先生》打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公安题材电影新类型;《寻龙诀》标志中国视觉特效大片的出现……众多青年导演通过鲜明的特色形成自我品牌,得到观众的认可与市场的期待。电影新人才的涌现也让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喜剧、奇幻、动画等不同类型均有标志性影片出现,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观影需求。
在青年演员兼导演陈思诚看来,对于年轻的中国电影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的确,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电影市场空前发展,国产电影百花齐放,中国电影人才不断涌现,进入创作繁盛的时代。再没有哪个公司、哪位导演、哪部大片能独霸话语权。
今天,大量拥有丰富实践经验、洞悉市场细分需求、具备灵活互联网思维的跨界人员涌入电影领域,使得电影创作呈现出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新气象。一大批优秀青年电影人才相继脱颖而出,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技术专家逐步挑起电影创作生产的重担,为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积累下可贵的人才资源。
2015年以来,电影人才培养方面的国际交流活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与美国电影协会、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等机构合作,为青年电影人走出国门、树立全球视野、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创造了机会。徐峥等5位青年导演赴美国参加“派拉蒙中国电影人才交流计划”;田晓鹏等11位中国青年动画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赴美国参加“迪士尼中国动画电影制作人研讨班”考察学习;中国动画电影团赴韩国参加“中韩动画电影合作工作联席会议”,在两国动画业界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与此同时,好莱坞动画制作人许成毅回国打造《捉妖记》,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挂帅《狼图腾》……随着中外电影交流合作的日益加深,电影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拓展。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说,新力量崛起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电影综合实力的变化,必将会对中国电影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反响热烈 电影评价告别“唯票房论”
“诚意之作!”这是在2015年暑假期间,观众给予热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捉妖记》的直接评价。正是观众的鼎力支持,让前者超越《功夫熊猫2》登顶中国动画电影票房总冠军,把旗帜插上了动画电影的新高地;让后者打破了《速度与激情7》的记录,加冕中国影史票房之王……在电影院内,众多观众坚持看完闭幕字幕后才肯离场,用热烈的掌声向“诚意之作”致敬。
“中国电影的各项数据和指标都有迅猛提高,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但是电影人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数字不是从天而降,而是观众赐予我们的。在一个个冰冷数字背后是一颗颗火热的观众的心。”电影局负责人今夏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的一番话,揭示出数量庞大且仍在稳步增长的“中国观众”,才是中国电影不断做大做强的真正幕后英雄。
自2015年初开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和艺恩公司联合开展“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这是我国首次进行综合性的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据已经完成的春节档、春季档、暑期档、国庆档调查说明,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国产电影在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高位及以上水平。
不但观众满意度显著提升,过去一年,中国电影也获得了来自业内的积极评价。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在文化发展大潮中,在互联网经济推动下,中国电影呈现出一派生机,不仅为广大民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产品,而且也成为正面参与全球电影文化竞争的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更重要的是人们看到了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势头:中国电影不仅在已经过去的‘黄金十年’创造了市场奇迹,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正在进入新的‘黄金十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电影高原甚至文化高峰。”尹鸿说。
深度融合 “互联网+”助力中国电影“破风”
“我们赶上了好时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出品人路伟感叹道。无论是依靠“众筹”这根“救命稻草”起死回生,还是依靠“自来水”的口碑华丽逆袭,“大圣”能够“归来”,离不开互联网的助力。
当下,电影产业链的各环节都活跃着互联网的影子。在互联网助力下,中国电影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互联网不仅为电影产业提供了技术手段,并通过融资、并购和战略合作,让传统电影产业格局焕然一新。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社会新生力量对电影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热情,各种新型业态开始进入电影行业——网络IP成为电影创意的丰富来源,对电影创作的多样性进行了有益补充;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领军企业直接参与电影创作生产,为电影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网络售票和在线选座成为市场主流,不仅给广大观众提供了方便的票务服务,也形成了公开透明的数据结果,促进了电影行业的公平竞争和电影票价向合理水平回归;网络社交平台成为电影营销的新途径,为优秀国产电影营造良好口碑发挥了重要作用;网络成为电影衍生品的重要销售渠道,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电影后产品的开发,丰富了电影产业的结构层次;网络大数据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方向、产业定位、目标制定提供了基本参照。同时,电影也为互联网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大量的机遇。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