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买校服 何时真自愿
岁末年初,中国人习惯添置新衣服,校服的生产商似乎也看到了一个关键时间节点。近日,福建福州一所学校的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强制学生更换校服,两套880元。一些学生认为该价格明显太高。该校相关负责人则回应:“采用的面料都是比较好的,对比网上的价格并不贵,学生也是自愿购买。”
“自愿购买”的说法听上去无懈可击。据教育部等4部门去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学生购买校服必须要遵循自愿原则。而且,为了防止“假自愿”现象,相关规定还设置了若干前提条件,如校服选用要充分论证,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会代表多方参与等。
先不说一些学校在选用校服时并没有遵循上面提到的程序,就算是走了程序的学校,也很难避免学生是“被迫自愿”。因为很多时候,不购买校服意味着成为“不合群”的一小撮,即使学校不对学生直接施加压力,学生也会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心理压力。
如果真正贯彻“自愿”原则,不妨尝试在班级范围内决定是否订购统一服装,如果班级中大部分同学和家长不同意购买校服,那么就不要选用校服了。此外,校服选用不要拿“少数服从多数”的逻辑说事,穿什么衣服、怎么穿衣服,每一个学生都有个体的独立选择权。
比起校服推广的成功,我们的教育和学校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才是关键。
对待学术不诚信 可否亮“家丑”
根据一家教育机构发布的《2015版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提供的数据,美国学校在2014年共开除了大约8000名中国留学生,其中近23%是因为学术不诚信行为,包括找人代考、代课、代写作业等。这样的数据,容易让人产生的第一反应是:这些孩子丢人丢到国外去了!
“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并不是一个新说法。在外国人面前,我们一贯有端正作风、严于律己的道德倡导,丢人在国内,属于内部矛盾,丢人在国外,似乎就事关国家的颜面。这话当然说得有道理,不过,学生被开除,虽然很没面子,但属于一种常态。在大学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美国,被开除恐怕不是属于中国留学生的“特权”。所以,没有必要因为这8000个表现不佳的学生,而苦恼外国人对中国人戴上有色眼镜。
“丢人”或许言重了,“家丑”却该扬扬。目前,没有公开数据说明中国的高校一年开除多少学生,因为什么原因被开除。中国的学校在对待不诚信学生时,是否能够拿出同等的勇气、决心与态度来处理呢?
毕竟,相比国内庞大的学生基数,赴美留学生毕竟是少数,如果以同等力度处理,恐怕这一数字远远不止8000了。
开展性教育 不只缺勇气
最近,南京有家长在网上吐槽:给孩子买了几本早教书,里面的内容让人万万没想到,现在早教书籍已经这么“奔放”了。这位家长还贴出了图片,内容是一个小男孩摸自己的私处,妈妈发现后告诉他不能随便摸,声称可能会伤害它,影响健康。
家长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毕竟,现在的70后、80后家长都成长于那个性教育匮乏的年代。什么年龄该接受怎么样的性教育,对他们来说是缺乏经验的。
其实,对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而言,性教育一直是个难题:都知道应该做这件事,但谁来讲、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却很难把握。有的出版社也引进了一些国外的性教育教材,但过于直白的语言和逼真的图片让很多家长难以接受,更难以对孩子启齿讲解。这毕竟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
常有专家学者在不同的场合强调性教育的重要性,但鲜有人去编写适合不同年龄段、操作性强且适应中国家庭特点的性教育读本,也很少有人能给家长和一线教师具体的指导培训。
所以,在推进青少年性教育这件事上,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重要的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