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4日 星期日
中青在线

新书一读

从400年前的中国地图寻找历史的细节

周庆安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4日   03 版)

    我们已经很久不习惯于看图说话了,总觉得那是儿时的记忆。其实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儿时”,图往往也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比如说地图。一位中文名字叫卜卫民的加拿大汉学家,就在一张来自英国博物馆的地图上,看到了欧洲关于东方历史的想象力,而且这种想象力一直延续到今天,仍具有意义。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这本书,在一份1659年辗转抵达牛津大学的地图上,找到了一个400多年前准确描绘的中国版图,甚至包括南海和东海。这种关于历史的想象力是怎么来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个如何波诡云谲的大时代?

    卜卫民没有给我们答案,只是尽可能地还原了地图的收藏者——英国律师约翰·塞尔登所处的那个时代。而我更关心的是地图本身。

    从地图本身来看,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将近500年前这份佚名制作的地图十分精确,甚至连当时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都进行了专门的标识,而且范围和内容与当前极为相似。在历史同时期,与中国的一份地图《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舆全图》相比,内容基本覆盖,但塞尔登的地图在现代科学意义上更为标准。

    其实从16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前线站着两种人,一种是海员,另一种是传教士。前者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的规则,规则一旦黑暗,往往就成了我们描述的海盗。但这两种人对于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的记录,都曾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说海员带回的,更多的是物质性的财富,传教士提供的则更多的是叙述。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两个职业差异巨大,一个索取,一个传播。

    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两者却在历史的某些时刻发挥了同样的作用——他们都共同留存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细节。今天这些细节,有些成为作品不断出版和再版,有些则保存在不同的博物馆中。还有些细节,比如1614年,英格兰公开焚毁了东印度公司带回的日本色情浮世绘——这些也都在塞尔登收藏的这份地图中,得到了一一体现。

    我们对于大航海时代之后的东西方交流,往往简单地以胜利者和失败者相区别。不可否认,那之后的历史都带有巨大的血火印迹。但其实东西方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是在细节中展现出来的。在当时,有些技术是通过战争和掠夺的手段传播的,有些思想也是通过文化交往的方式进行的。就在《二十八宿分野皇明各省地舆全图》之后100年,1708年,康熙皇帝下令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绘制《皇舆全览图》,这成为中国第一份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

    这些年来,无论是口述史还是家族史,都在历史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究其根本,就是因为对细节的完整还原,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如果没有细节,谁能知道这个收藏地图的约翰·塞尔登还曾经和海洋法的鼻祖格劳秀斯惺惺相惜,却写出了《海洋封闭论》这样在当时服务于皇家、今天却贻笑大方的著作。如果没有细节,我们也不知道在这份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上,浸润了当时漂泊海外的几个中国人的翻译之功。他们用注音方式标注地理位置,又解释了一个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共同组合的罗盘系统。

    因此,守护细节,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历史。当年塞尔登如此,今天我们也如此。守护历史的人,往往与历史同样重要,甚至比历史的细节更重要。在全书的最后,卜卫民告诫读者:历史永远会记住那些尊重历史的有心人。

    今天,约翰·塞尔登的墓,位于圣殿骑士团教堂地基的深处——“安装在地面下方的一盏灯照亮了下陷的墓碑,如果守墓人忘了将它打开,请你记得,开关就在你身后的柱子上”。

怎么就进入了“剩女时代”
可怕的不是孤独终老,而是和一个让你孤独的人终老
从400年前的中国地图寻找历史的细节
少儿小说应有节制地把人性复杂告诉孩子
爱的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