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拼了?拼了!

“鸡血药”让欧美职场人变超人

本报记者 张宝钰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7日   06 版)

    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很多从事高压力行业的职场人变身超人,常常不眠不休地加班加点。当旁人感叹他们“打了鸡血”时,也许,他们真的是“打了鸡血”。


    借助药物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度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美国《彭博商业周刊》等媒体报道,很多欧美职场人士在服用一种俗称“鸡血药”的处方药,以提高专注度和工作效率。

    30岁的约翰·史密斯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担任分析师,平时业务繁重、工作压力较大。他告诉《金融时报》,每当需要全神贯注地完成某项工作时,他都会小剂量地服下Vyvanse。Vyvanse也被称作“赖氨酸安非他命”(下文简称“安非他命”),是临床上常用来治疗注意力缺陷障碍即多动症的处方药。

    史密斯说,吞下安非他命后好像“与世界隔绝”,他能精神高度集中地完成工作,“我感到强烈的想获得答案的渴望,可以静心徜徉于数字的海洋,它带给我一种欲望——一定要把工作完成,而且要做得漂亮”。

    没有精神疾病的人,也要靠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度?这件匪夷所思的事,正发生在不少欧美职场人士身上。不过,对英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辛克莱博士来说,这一现象并不意外。

    “我看到不少年轻人都在服用安非他命或是其他治疗多动症的药物,比如Modafini(莫达非尼)、Adderall等。它们的确有帮助集中注意力和延长大脑兴奋时间的功效,但由于是处方药,这些人大部分从熟人那儿购买,或者直接网购。”辛克莱博士表示。

    更直观的数据显示,根据美国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全国处方药销量统计,用来治疗注意力缺陷的安非他命排在第九位。另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合作网站“drugs.com”的数据,在2014年的药品销量排行榜中——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安非他命排在第28位,Adderall位居第82位,莫达非尼也在前100位之列。

    芝加哥戒毒中心医疗主任丹尼斯向《彭博商业周刊》表示,过去几年,不少人为了拿到上述药物,谎称自己患上了多动症,还有人直接从毒贩手中买药。

    由于短时间内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些药也被业内人士称作提高业绩的“鸡血药”。

    “如果不吃,他面对的将是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曾在美国投行工作的帕特里克·克蒂斯表示,时代在变,药物的使用情况也发生了代际变化。过去,华尔街员工倾向于从酒精或可卡因中获得灵感和耐力。而现在,职场压力和竞争更难应付——20多年前,大学生根本不了解投行是怎么回事,如今,他们要知道怎样计算现金流,并策划杠杆收购。

    职场人士乐意从药片中获得帮助,很多欧美高校学生也寄希望于此。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了数位剑桥大学学生,他们称,身边不少同学都在服用这类“鸡血药”。学生埃德表示:“如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比如考试等,吃药确实是好办法。”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9%的受访学生表示,曾至少一次服用过安非他命、莫达非尼或Adderall。

    BBC发现,英国的大学教授、律师也在服用此类药物。还有外科医生,他们希望通过药物让自己在手术过程中保持大脑清醒。

    英国伦敦南丁格尔医院精神科顾问迈克尔·克雷格向《金融时报》透露,他遇到过很多没有患病却坚决要求服用上述药物的“病人”。一名母亲声称自己的小孩一定要服用这些药——她的孩子即将去美国念书,“如果不吃,他面对的将是一个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长期服用“鸡血药”,副作用很严重

    事实上,靠药物保持精神亢奋的做法早已有之。极端的案例要数二战时期,希特勒命令军队研制一种名为“D-IX”的药物,希望纳粹部队能“不知劳累、勇猛无比”。D-IX包含可卡因、脱氧麻黄碱以及羟考酮,药品研发实验于1944年开始,直至德国纳粹覆灭、希特勒自杀。

    现在,全球各大市场都有含咖啡因的功能性饮料在出售,但近年来其在安全方面的潜在危害引起诸多质疑。

    剑桥大学教授苏哈金指出,长期服用“鸡血药”,会出现焦虑、上瘾、食欲下降和幻觉等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非常复杂的,究竟会产生哪些作用,有时候只有吃下去才知道,所以服药一定要谨慎。”苏哈金警告道。

    “鸡血药”的风行带来道德困境

    BBC称,“鸡血药”的流行“布满了道德雷区”。文章援引剑桥大学学生埃德的话称,如果类似的药物真的有效,而且是安全的,“那大家都得吃,才能公平竞争”。另有一些学生表示,“服用该类药品是作弊行为,即使得不到高分也不吃。”

    苏哈金称:“假如服用此类药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作用,帮助人们提高注意力,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那确实不错。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吃这种药的结果是,未来我们要完成更多的工作……我们处在无休止的世界,工作与生活将更难平衡。”

    在心理学家辛克莱博士看来,人们服用“鸡血药”,其实是想借助它“消除自身最糟糕的那一部分”——拖延症、畏难情绪,或是对失败的恐惧。“有些人不允许自己情绪低落或是状态不佳,但其实那些都是正常的”。

    不过,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生理伦理学教授约翰·哈里斯,并不反对人们服用“鸡血药”,“就像大家喝咖啡和饮酒一样,压力一大自然得找应对的办法,服用处方药只是人们面对压力的一种理性反应。我们应该着眼于缓解压力,而不是禁药”。

    “想要职场人士少服‘鸡血药’,最佳办法是让员工保持合理的工作时间,参加业务培训提高个人能力。”英国人力资源协会干事本·威尔莫特向《金融时报》表示。

    ■摘自《青年参考》(2015年7月16日 B05职场版)

“鸡血药”让欧美职场人变超人
你是工作狂吗?
被“热情”钉在办公桌前
韩国企业不再奖励“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