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

中国与LIGO遗憾擦肩,只因“没钱”

本报记者 邱晨辉 实习生 刘甦 玄增星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17日   05 版)

    原初引力波是宇宙“大爆炸”时刻信息的唯一载体,图为原初引力波示意图。中科院“太极计划”工作组供图

    中国曾有过一次加入LIGO实验团队的机会。

    据“太极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力学所胡文瑞院士介绍,LIGO组织除了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两家牵头单位之外,还成立了LIGO联盟,因在亚洲缺少一个观测站点,该联盟相关负责人曾来到中国,希望在中国建一个LIGO的测量站,根据胡文瑞的回忆,当时北京天文台做了不少努力,但最终还是付诸东流。

    后来,LIGO选择了印度。如今印度和澳大利亚合作建立了LIGO地面测量站。

    为什么中国遗憾错过?因为“没经费”。胡文瑞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即便是今天公布的“太极计划”,在经费申请和争取方面依然不易,更多地是依靠中科院院内的先导科技专项经费,做着前期的预先研究。

    2月15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中国科学报》发表题为《从“引力波的发现”看中国科研体制》的文章。文中提到,当前的条块分割,制度简单僵化,抑制了科研活力。他举了一个例子,国家基金委、科技部支持项目的上限在4000万元左右,大约3亿元以上的项目可以去找发改委,但4000万元到3亿元之间的项目是没有部门管的。目前高能物理所在西藏阿里的“原初引力波”探测项目大概在1亿元左右,不知谁负责。

    “太极计划”另一位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吴岳良告诉记者,“太极计划”很有可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说,“太极计划”预计投入100亿元,到2035年发射卫星,即20年里每年平均投入5亿元。他担心,亿量级经费的研究同样有可能找不到合适的经费支持。

    相比之下,刚刚取得举世瞩目成绩的LIGO实验团队,其所得到的经费比较稳定和持续。

    LIGO计划早于1999年便建成了装置,此后一直试着探测引力波,但始终未曾测到,这其中进行了多次升级,直到2010年,仍然没有测出来。

    那时,距离装置竣工已经11年。胡文瑞说,这样的坚持和巨大的前期投入已经很让中国科学家艳羡,更难得的是,LIGO负责人又从美国科学基金委员会申请到了4亿美元,对LIGO进行了升级,成了Advanced LIGO(即aLIGO)。

    又过去了5年,aLIGO测到了引力波。

    处于领先地位的太空探测计划LISA,也已经持续进行了20多年。

    “现在,我们会说他们好有远见,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远见呢?”胡文瑞问道。

    事实上,假如没有LIGO的成果爆出并引发如此巨大的社会反响,胡文瑞并不打算在这个时间节点向外公布“太极计划”。

    原因有两点,一来他认为,“太极计划”和普通民众离得比较远,一时可能得不到关注和理解,二来部分领导也未必完全明白其重要性和意义,“基础研究,很多时候得不到认可,急不得,急了,也没用”。

    如今胡文瑞已经年近八旬,他说自己也许看不到2035年“太极计划”的卫星发射,但他希望通过“太极计划”使中国成为国际上空间引力波研究重要基地之一,以基础科学研究为牵引,中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高端空间技术和科学卫星的整体水平上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今年秋天,胡文瑞等中方“太极计划”负责人,将和欧洲空间局LISA计划相关负责人,召开双边的第三次双方科学家会议,届时将完成双边合作的可行性报告,然后各自向主管部门呈报,由双方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我们已经把建议书送到领导那里,等待批复。”胡文瑞说。

    本报北京2月16日电

探测引力波 中国有“太极”
各国的引力波探测计划
中国与LIGO遗憾擦肩,只因“没钱”
从中国游客海外“爆买清单”看供给侧改革
对“僵尸企业”坚决压缩退出相关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