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2月23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豫东婚事

摄影 本报记者 李隽辉 写文 本报记者 何林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2月23日   08 版)

    2月2日,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玉皇庙镇,媒人谷吉良(右一)安排一对年轻人相亲,女孩的母亲在旁观察。小伙子在家长的催促下找女孩要了电话号码。

    1月31日,玉皇镇韩朱岗村,26岁的许东东和邻村25岁的女孩李亚举办婚礼,两个月前他们经人介绍相识。过年期间是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村结婚的高峰期,婚礼一直排到了除夕。

    1月30日,许东东的婚礼前夜,他家花钱请来演出团冒雪表演助兴。

    1月30日傍晚,玉皇镇韩朱岗村,一群年轻人在村头烧火取暖。村里没有烧火炕的传统,电暖器又费电,人们常用这种方式取暖。

    玉皇庙镇的媒人老杨家,门前的壁画上写着许多求亲者的电话号码。

    玉皇庙镇韩朱岗村,一夜雪后,村里将迎来两场婚礼。

    1月31日,农历腊月廿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玉皇庙镇才显得没那么冷清。几个哥们儿在镇上唯一的KTV每天唱到后半夜,蓝紫色的灯光下,拿着麦克风拼歌嘶吼喝到烂醉。第二天酒醒了,他们中有人还要去相亲。

    通许县地处豫东平原。从腊月二十四五到正月初十,在家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些打工青年回乡的主题就是相亲或结婚。几天时间就敲定这项重要的人生大事,在当地似乎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他们的父母担心,“再晚就来不及了”。

    陈芳(化名)家在村路口开超市。刚回来没两天,门口就堵了几次车,上门相亲的人凑巧赶一块儿了,本就不宽的板路上一下等着4辆车,门外候着挨个进去跟陈芳见面。

    “这年头,小妮儿太难找了。”干了11年婚介生意的媒人邓孟兴一边开着他的电动小奥拓一边抱怨。“小妮儿也不稀罕我们媒人。她们抢手得很,亲戚朋友就够操心的了,根本不需要媒人再介绍对象。”

    相反,找媒人的男方和男方家长却一直络绎不绝。采访的短短半小时里,被当地称为业务能力最强的媒人黄继功至少接了3次电话,都是不同的男方父母打来的,要么催订婚,要么催相亲。已经70多岁的黄继功在电话里一句一句地教男孩如何讨好女方——上县城吃顿大餐,开车多带着买些礼物,多说说关心贴心的话。

    “但如今这媒人是真不好当了。就算有能力的,一年下来能介绍成功一对也得靠运气。一个村有五六个适婚年龄的小妮儿,相对应就得有十几倍该结婚的男孩,开玩笑地说,是十几个男孩守着一个女孩转。”黄继功说。

    腊月廿三的上午,媒人娄园广和李实田冒着雪骑电动摩托车到一个男孩家里,领着他去相亲。结果“一见面就被赶回来了,看不上眼,连话都没说一句,女孩觉得不满意。”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这两个六七十岁的媒人,每天要骑电动车跑三四十里路,“一天介绍七八对见面,往往一个也没成,都是无功而返。”

    孩子还没到家,56岁的菜基好就已经把儿子短短几天的春节假期排满了相亲。儿子属猴,刚24岁,在农村眼看就快到了要被“剩下”的年纪,菜基好愁得每天睡不成觉,见到媒人就塞包20块的烟,说:“替俺儿留意着点对象啊。”

    为了能“抢”到好媳妇,村里年轻人结婚的速度越来越快,有的甚至十六七岁就拜堂办婚礼,生怕夜长梦多。

    腊月廿二,许东东和隔壁村的李亚结婚了。从相识到结婚,两人只用了两个月。婚礼前一天晚上,许东东家放了不少烟花,“从这炮仗的规模来看,应该是花了1000多块钱,能顶上家里两只羊了。”当地的村民说。傍晚许家还从通许县城请来了婚庆表演队,在家门前搭起台子就开始露天唱跳。LED大屏幕前,穿着超短裙的女人伴着震耳的音响在舞台上甩着头发,台下看热闹的村里小孩儿都看呆了,“外面下着雪她脱衣服干啥?”表演持续了3个小时,几乎全村的人都跑来看。“结婚就是得办得排场。”李亚的娘家人乐滋滋地说。

    为了把新娘娶进门,许东东花了20万。六七年的时间,当地的彩礼钱就从不到1万块,飞涨到了如今的六万六、八万八。家里有俩兄弟的一家用15万的彩礼才娶到了媳妇。这还不算买车买房钱,女方家的要求是至少要在镇上买房,镇上一套房就是15万,县城是三四十万起价。

    顺着玉皇庙镇上的主街道走,街边空着等转卖的房子比比皆是。“我们家自己买的婚房,买之后基本不在镇上住,所以想转出去,便宜点儿给你。”其中一套房的业主跟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说。

豫东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