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创业,我是为自己做的。
我曾经是一个很普通的北漂,我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工作刚起步只能拿3000元一个月。当时我住在一个月租800元的隔间,面积也就3平方米多,没有椅子,一个小小的桌子上只能摆下我的电脑。这个隔间是一间一居室的1/5。公共区域打扫、公共厨房使用的矛盾,互相之间的噪音影响……所有这些群租房带来的困扰我都遭遇过。
当时我就觉得,社会应该对年轻人更好一点。年轻人应该在一个更好的环境里生活,这项事业需要人去做。我是土木工程专业学设计的,我自己就是做房子的。我觉得,我做这事儿正合适。
目前,北京的公寓品牌差不多有500个,大多类似于群租房。做得比较好的,有自如友家,能做一个服务更好的二房东;u+公寓则强调社区人文关怀。我们和他们有一些区别。
我所做的函数公寓希望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都市的年轻人住得更舒适、更有品质感,让“北漂”这个词不那么压抑,更加阳光;二是让很多从零起步,没有人脉的年轻人,摆脱资源缺乏带来的无力和渺小的感觉。因此,我们的函数公寓是住宿社区,又是一款资源包产品。
我们把整栋楼租下来改造,100多间公寓开间外,还有占总面积5%~8%的公共配套空间,包括沙龙讲座空间、简餐厅、便利店、健身房和前台服务区。这有点像一个大宿舍,但是在内容和品质上都比宿舍强得多。
我们不只想做一个二房东,我们看重的是人的价值,希望做一个资源型的社区,为追求梦想的年轻人在职场、创业等方面提供帮助。
这样的资源服务分为3个板块:生活服务、创业帮助和职场培训。我们每间房的定价比周边的一居室便宜20%~30%。我和伙伴们通过对结构的精心打造,追求时尚简约,让空间的利用达到极致,创造出免费的公共空间。
我们在运营上花了大力气,邀请了酒店、服务业的专业人士一起来研发服务体系,希望年轻人在生活中能有个管家,让他们能感受到被关心,而不是租完房子就没关系了。
我们的目标租户是毕业3~10年的年轻人,具有支付能力,对生活品质也有要求。除了租金门槛,我们还会考察他们的背景,筛选后邀请入住。这样的一群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价值在交流中被放大。
在这里理想的公寓生活,会吸引大家下班之后就会想回到这个社区里来。其中在创业板块,我们已经与启迪之星达成合作,企业家、行业前辈和职场精英会经常被请进公寓开展讲座。当租户有创业项目,会获得建议;有事业难题,会获得同行业的帮助。比如一个创业者的IT项目缺人,他可以和同公寓里在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年轻人交流,获得建议,甚至得到合适人选的推荐。
周末到了,大家可以约着出去打羽毛球、爬山。多元化的人聚集在一起,所有交流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进行,谈着谈着,就可能谈出男女朋友或者创业伙伴,获得了事业机会。
我们的社区具有开放性。公寓里做沙龙讲座,我们会对外广播,不但公寓里的年轻人能来参加,其他需要这种机会的年轻人也可以参加,演讲全程还会在线上社区直播。
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因为公益属性很强,得到很多政府部门的支持,包括中关村管委会和团北京市委。未来,我们希望可以被纳入对年轻人公共服务体系里面去。
创业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我们涉及的产业链条太长了,从找楼到设计、施工、店面运营、线上线下运营。我们也需要和方方面面打交道,包括城管、公安、消防、居委会和电力部门,出了问题得一件一件去解决。曾经,我们的一间店面面积不够,需要增容,各种程序跑下来,全部解决用了两个月。我当时想,如果只是做个App早已经开发完了,但这也只是千头万绪中的一件。
我们的团队逐渐扩大,我的同学不断加入进来,和我一起负责工程的是我清华大学的校友,一开始给他的工资甚至都不够他还房贷和车贷。现在,这个年轻团队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觉得这个事情有意思。
(本报记者 王梦影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