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传说中你们每天都在想的‘静静’,嘿嘿!在信里你跟我介绍了你们武汉的风景名胜和特色小吃,看得我直流口水!现在呐,我来介绍我的家乡——新疆,我是土生土长的新疆妹子……”新疆博乐二中初二的何静写信给结对的小伙伴。
2014年7月,团中央启动百万新疆各族少年儿童与内地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中学生结对子”活动,这是百万封信中普通的一封。
截至2015年11月底,在“书信手拉手”活动中,新疆(含兵团)3366所中小学、96.4万少年儿童参与结对;内地共有3972所中小学、183.7万名少年儿童参与结对。在“中学生结对子”活动中,新疆有1127所中学、120.5万名学生参与;内地有1215所中学、52.4万名学生参与。
交往——孩子们打开了解彼此的大门
斯拉吉丁第一次收到内地结对小朋友的信,拿着信读了好几遍。在他看来,丽水是一个多么遥远的地方呀!斯拉吉丁家里都是靠种地为生的,父母都是农民,自己到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了。想到这些,他心里有些失落,他决定长大后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去。
新疆阿克苏新和县桑塔木小学4年级男同学斯拉吉丁与浙江丽水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小)学406班女同学周祝妃结对成为小伙伴。
斯拉吉丁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因父母平时忙地里的农活,无暇顾及他的学习,所以学习成绩渐渐下滑。在信件里他表现得有些消极,周祝妃发觉了她的“哥哥”有心事,她在回信中极力劝斯拉吉丁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课,有不懂的就要问。只要努力了,将来就能考上大学。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上海南汇中学利用内地新疆班资源,由学校新疆籍挂职老师指导学生写成维吾尔语书信,寄往喀什莎车县乌达力克乡中学。江苏昆山市少工委专门制作了3.5万张“江苏昆山-新疆阿图什”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的汉、维双语明信片寄往新疆。
交心——为孩子们搭建交流的平台
当收到山东省五莲县育才小学的来信时,新疆喀什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双语小学的古力司塔尼,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读这封远方的来信。
当她看到信里的小朋友对维吾尔族的小花帽十分感兴趣时,便将自己的零花钱攒起来,在妈妈的陪同下,买了一顶小花帽寄给育才小学的侯仕琳小朋友。
在又一次写信中,古力司塔尼透露奶奶生病住院后,家里因无钱买药治疗时,侯仕琳心里很难过,她把情况告诉班里的同学。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存钱罐为古力司塔尼同学募捐,一角、两角、五角,钱虽然不多,但古力司塔尼却被感动着,当她从老师手上拿到这不过百元的爱心款时,她眼含泪水,一再向老师说:“谢谢!”
各族少年在交流过程中,特别强调尊重发挥少年儿童的自主性,倡导结对中小学生共做一件事,如为小伙伴寄送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交流读书体会,通过书信讨论约定同画一幅画、开展一次力所能及的劳动、共做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等,在共同的实践体验中深化交流效果。
交融——各族青少年种下友谊的种子
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吴金亚在“G30徐奎红领巾民族团结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中认识了奎屯市一中哈萨克族学生、“新疆姐姐”博黎新·库马尔,成为手拉手伙伴。
在徐州,考虑到民族习惯,吴金亚一家专门带着新疆姐姐到新疆民族特色餐厅,特地安排了手抓饭、烤肉等新疆美食。离开新疆几天的博黎新能在异乡吃到家乡的美食,开心极了。
在宾馆,博黎新因受凉引起肚子疼,吴金亚和妈妈带上艾条,看望博黎新并给她艾灸。“真神奇,一会儿就好了,我肚子不痛了!”博黎新说。在宾馆里,“徐州妈妈”专门给博黎新的父母通了电话,告诉他们女儿在徐州很好,请他们放心。
去年暑假,吴金亚提议要到新疆去看望姐姐一家,时间定在了8月6日。一天早晨电话突然响起,“新疆妈妈”打来电话:“近期新疆出现了个别人扰乱社会的新闻,不知你们看到了吗?博黎新担心你们听到后不会来。”吴金亚在一旁急切地说:“不要让姐姐担心,车票都已经订好了,一定会去的。我们相信新疆人民是友好的,我一定要去看看姐姐的家乡和她生活的城市。”
8月,吴金亚一家来到了新疆奎屯市看望博黎新。在奎屯期间,吴金亚一家受到博黎新一家的盛情接待。
通过“手拉手”活动,各地各族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和少先队辅导员交到了朋友、增加了了解、交流了情感、促进了团结。活动鲜明倡导了“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从小抓起”,得到了青少年、老师、家长的认可,社会反响积极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