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嘟嘟……”凌晨4时,一阵哨声划破陕西渭北旱塬的宁静。
哨声从位于渭北旱塬深处的义南线路工区传出,这里三面环山、不通公路,是延安工务段管内最为艰苦的班组之一。工区院子里,工长党青站在前面,7名职工在他身后一字排开。作为一名养路工,党青和工友们的工作就是对包(头)西(安)铁路中的13公里铁轨进行维护修理,保证火车行驶安全、平稳。
2009年夏天,党青调到义南线路工区任工长。这里因为没有公路,不管距离多远,上班时只能走路。工具再重,也只能肩扛、手抬。附近的村民,都搬到山外生活,只剩下几个老人。到了晚上,除了火车声,几乎听不到别的声响。不仅仅是生活环境恶劣,在当时,义南工区养护的包西铁路也是全段最不放心的线路。铁路全修在山里,弯道多、桥隧多、坡度大。
可即便如此,党青还是一头扎进了大山。
“养路人的作业标准差‘1个毫’都不行。”党青说,“钢轨上每天跑的都是重载火车,大山里路况复杂,养护不好就会出大事。”
为了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党青每天都会拿着专业检查量具,检查管辖的设备。沿着铁路线,每走1米,就要弯腰低头,把工具放在钢轨上,检查两股钢轨之间的距离和水平是否符合规定;每走10米左右,就要跪在钢轨上,趴下去看看钢轨是否平顺。
这样下来,检查完13公里,党青需要弯腰1.3万次,下跪1300次。每天回到班组,他都会腰疼得直不起来。“我每天都在向钢轨‘鞠躬、磕头’,祈求它保佑火车安全行驶。”党青笑着说。
7年时间,党青膝盖上的老茧越来越厚,他对自己家人的愧疚也越来越深。
“咱就是个养路工,往大了说是责任和奉献,但实际上这些都是本分,该做的。”党青说。在他眼中,义南的铁路难养,交通困难,生活又太寂寞。
“能在这儿待下去真不容易,自己是工长,就得多干点。”党青说,工作不忙时,他就让大伙儿回家休息,自己值班。
7年里,他在山里过了6个春节。他带领职工精心养护铁路,把最不稳定、最不放心的线路,变成了全段最放心的优质路。
本报西安2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