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创业学院“创客+部落”入选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二批众创空间,并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之前,在《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成都创业学院也成为其中18个典型案例之一,在全国推广。去年10月,在成都与北京主会场同步举行的全国“双创”活动周四川活动启动仪式上,成都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体——成都创业学院,作为双创周活动重点展示平台,精彩亮相“双创周”成都成果展区。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市属高职院校,2011年学院结合自身优势和实践经验,提出融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参与主导,整合社会资源,成立成都创业学院的构想。2013年,在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社局、成都市团委等相关部门支持下,组建成都创业学院,打破原有的“园区、社区、校区”创业工作瓶颈,以机制体制创新,构建全新的创业教育模式。
作为高职院校的创业综合服务平台,成都创业学院能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环境下,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子,到底有哪些秘笈呢?
大力推动:“创客+众创空间”
杜伟,如今已是一家年营业额200万元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但是这一段创业成长之路,只有走过来,才更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2012年底,在实习半年之后,杜伟决定开启创业生涯。没有人脉、没有成熟的技术,仅靠读书时的奖学金,他成立了卡麦拉影视广告工作室。2013年工作室项目增多,他与朋友一起成立了“成都玖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调整了业务方向,转向中高端的业务。这一转型,公司半年多就没有接到项目。“在这期间,我们曾经想过放弃、曾经想过转型,但都为了一个梦想,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杜伟说。
2014年迎来的第一笔单是在3天内完成原本需要15天的任务。任务艰巨可想而知,团队技术骨干的退出更让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但是为了“玖诚”的信用,他们用三天三夜没合眼,换来了第一单项目的成功完成。
“2014年7月,成都创业学院公开招聘学生创业团队入驻,提供场地、导师、会议等免费服务。我们顺利通过了项目答辩,入驻创业园区。成都创业学院为我们配备了导师,提供了丰富的人脉圈子,获取了很多的客户资源。”说到“创客+众创空间”,杜伟兴致勃勃。
目前杜伟的公司年营业额200万元,员工人数专兼职20余人,行业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而在成都创业学院打造的“创客+众创空间”里,来自成都地区15 所高校,像杜伟这样的学生创业企业团队有30个。
据介绍,“创客+众创空间”由“共有物理空间+创业公共服务+信息披露平台”三部分组成,目标是建成一个以“创业测评—项目孵化—商业催化—创权交易—信息披露”为链条的全价值链、全创业要素的创业服务载体群落。承担“创业土壤”功能,即通过创业博览汇、创客部落、手创坊、创客咖啡、路演中心等载体搭建了一个聚敛人气、创意生成、项目分享、成果转化的新型众创空间。
自2015年9月正式运营以来,已举办各类创客沙龙、项目发布、投资路演活动等30场,发展创客会员400余名。“创客+部落”采用“企业+教育”模式,目前已引进10家知名创客企业,10大主题创客部落,占地近8000平方米。
未来,众创空间的发展目标不仅是为创业者提供开放的办公场地,更能为他们提供创业培训、商业模式构建、法律财务等全方位创业服务的生态体系,实现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
大胆尝试:“企业+教育”模式
2012年起,成都职业技术学院陆续把校内核心商业区的铺面从商户手里收回,免费提供给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战场所,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自断财路”的尝试。这一尝试,导致学校一年失去近50万元的租金收入。
学校少了一笔稳定、可观的收入,却把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得更实了。在学校领导看来,这样的“赔本”买卖很划得来。
“学校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支持让我们感动。”对于学校这一举措,学生自然报以热烈的掌声。
说到双创教育,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有自己的见解:“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素质培养,归根到底是一种素质教育。这种素质的养成有其特殊性,所以不能完全依赖学校教师,必须引入企业导师,实行‘企业+教育’的模式,才能真正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落在实处。”
成都创业学院的“企业+教育”模式,特别强调企业导师的参与和项目式创业小班的开发。
“2014年11月,我们入驻了成都创业学院。学院指定成都易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王勃文总经理作为我们的导师。王老师不但介绍客户给我们,还让我们参加各种园区提供的培训机会,认识更多的创业伙伴。”说起入驻园区,成都云摄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俊有好多话要讲,“经过一年的发展,我们从每个月靠从家里拿钱到可以给伙伴们发年终奖啦,这都要感谢成都创业学院。”
在引入企业导师的过程中,成都创业学院整合企业家导师、专业咨询公司和国内外创业名师多方人力资源,建设了一个面向成都地区所有园区、创业中心等平台的“创业师资基地”。如今,一支校企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已成功建立,校内具有创新创业教学认证资质的教师60余人,企业导师41人。
如果说企业的入驻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那么课堂教育则是学生创业自身具备的发动机。据了解,成都创业学院针对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量身制定”双创教育计划。比如,大一学生必修“创新创业课”以重点培养其创新创业意识;针对大二学生开设选修课和成熟创业小班,重点培育创新创业方法;而企业定制项目创业小班,则是针对创业实战面向大三学生专门开设的。
大步构建:三区一平台
2013年7月成都创业学院正式运行后,该项目还被教育部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重点项目”。两年多的运营,如今的成都创业学院已逐渐成长为一个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年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学院构建的“创业教育区”、“创业孵化区”、“成长型企业区”和“综合服务平台”(简称“三区一平台”)日益成熟,分别实现对创业青年服务“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发展”和“创业服务”功能。
在创业教育区,面对在校生,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方法的培育以及实战的历练等不同方面,对大一至大三学生采取分层次教育教学模式,推进“全覆盖、分层次、菜单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已“全覆盖”学生10600人。对外,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实施“菜单式”项目制小班和创业素质拓展。
除了享受免费基础设施、相关事务咨询等福利之外,企业成员每人还可以免费享受一次英国引进的RTC 人才测评,团队每年免费获得两次企业管理诊断机会、园区企业导师指导、参与园区组织的产品众筹、项目路演等机会。这么多实实在在的福利,在“创业孵化区”,学生企业都可以享受到。
成长型企业区对外引进成熟企业,每年有专门的企业导师,提供不少于40课时的创业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向学院相关专业的建设提供指导服务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并且提供一定“外包订单”或“创业项目”,指导并交付入驻学生创业完成,加速学生企业成长。
创业综合服务平台一是着眼于承担学生企业的“非核心业务”;二是为入驻企业提供公益性的增值服务。在与包括自身的各园区、行业、机构合作中捕捉、整合、引入成熟项目,为初创企业提供更多的项目选择。集中展示园区所有企业的产品、成果,并整合园区资源,协助初创企业对外谈判,提升初创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和规模效应;组织专家团队,为园区初创企业提供免费的经营诊断、特质测评及一对一专家辅导,帮助初创企业更好进行企业运营管理,以及人员配置优化。
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成都创业学院各个创业团队在创业浪潮中相互碰撞,不断前进。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并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蓉台大学生协同创新创业机制,增加两岸青年互动,鼓励两岸青年协同创新创业,更好地践行“创业天府行动计划”,进一步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格局的形成和壮大,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应有的社会责任。
周鑑 王涛 严光玉/文
王自立 郑应松 郑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