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龟兔不是‘赛跑’而是‘赛泳’呢?结果可能大相径庭。”前几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现代教育集团董事长苏华打了一个比方。
只用普通高考一个规则评价所有学生,难免会产生“龟兔赛跑”现象。这早已是一个说烂了话题:只有根据参赛者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赛跑”或“赛泳”,才能让每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苏华建议:“两类教育应对应两类考试,增加设置面向中职生的职教高考,因材施考,择材录取。”
话题背后是长期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如普通高等教育的尴尬现实。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升格本科学校的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共24所,2010年至2014年,全国中职学校减少2063所,其中民办中职校减少25%,在校生减少38%,专任教师减少28%。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马建苹认为,这是一个“怪圈”:一方面,国家不断鼓励发展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一大批职业院校仍然“削尖脑袋”想升为本科,“办学机构要争生源,升了本科生源就会多一点”。
“其实,我们所搞高科技,特别需要专业技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家骐认为,他所在的机构之所以能够取得那么多成果、做出那么多高精尖的东西,跟所里一大批高级技工是分不开的。“‘国之重器’后面肯定有一批‘国之重匠’。”他说,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自身优势。
不过,除了社会观念影响之外,一些职业教育院校自身发展也存在问题。教材陈旧、设备落后、师资力量匮乏、跟不上产业需求和工业发展,都是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一些学生来到企业后,都不知道现在的设备叫什么名字,更别说操作了。
“增强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同需要‘系统作战’。”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政协副主席蒋婉求说,企业应该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的收入,民众应该改变“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王家骐表示,国家还应加大力度,在各种平台对优秀职业技术人员进行宣传表彰。
一个共识是,社会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巨擘,但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能工巧匠。
代表们注意到,“十三五”规划草案提出,未来5年要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草案还提出,要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把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放在同等重要位置。
在马建苹看来,职业教育所说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正能满足国家的战略需求。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实习生 杜珂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卢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