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官方微信

2016年03月14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10年涌现9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河北工程大学“自强之星”引发“接力效应”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王全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14日   06 版)

    近日,随着2015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获奖名单揭晓,河北工程大学“自强之星”记录再度刷新:水电学院2012级学生王海涛成为该校第九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信学院2013级的石宏锐则是该校历史上第十位“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

    这个记录已经连续8年被改写——过去8年中,该校每年都有学生捧回“自强之星”奖状。过去10年,该校更是涌现了9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说起校园中的“自强接力”,河北工程大学党委书记哈明虎坦言,在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中,河北工程大学学生有两大特点:一是学生就业面向艰苦行业的多;二是学生来自农村的多,贫困生多。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中的自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强大精神力量。”哈明虎告诉记者,针对学校特点,河北工程大学将培育自强精神作为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凝魂筑梦的重要抓手。

    从2015年3月开始,学校图书馆不定期举办的“郭晖博士沙龙”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作为沙龙“女主人”,郭晖的故事早已被学生们熟知:11岁时,她患病导致高位截瘫;2002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北京大学博士;近期,又完成了在哈佛大学20个月的访学……

    郭晖认为这个为自己量身打造的“沙龙”重在“交流”,一些大学生会和她谈起自己的困惑。虽然无法为所有困惑都开出一剂良方,但郭晖还是把自己学习生活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他们能找到答案,得到一些鼓励。”作为教师,她相信“身教胜于言传”。

    在河北工程大学,不仅有“郭晖博士沙龙”,还有用该校学生名字直接命名的“自强精神”品牌活动。

    2011年,文学院2007级学生夏毛当选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这名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大学生,面对生活的磨难,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积极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传递爱心、感恩社会。于是,文学院就把法律专业本科班命名为“夏毛班”。

    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步秀君将这样的“冠名”称之为“自强之星品牌”的放大效应。“用身边的榜样让同学们对‘自立自强、爱心奉献’有更直观感受,也更可学可行。”

    “2011年就毕业离校的夏毛如今已是成都一名出色的青年律师。” 步秀君告诉记者,人们依然称该校法律专业本科班为“夏毛班”。

    和“夏毛班”一样,“心灵自强会”的名称也来自该校一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李新玲。

    该校医学院学工办主任苗树梁还记得,2004年贫困生李新玲是带着暑假打工挣来的1300元独自一人到学校报到的。“入学后,她边上学边打工,从未向家里要过一分钱;她有县、乡、村三级贫困证明,却从没向学校申请过一次困难补助。”通过打工,除了交自己的学费,李新玲还时常支援远在大连求学的妹妹。

    2007年,她成为河北工程大学首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后,李新玲发起并成立了学生社团“心灵自强会”。“‘心灵’与她名字中的‘新玲’同音。”苗树梁解释说。

    在过去的9年中,“心灵自强会”从最初贫困生通过QQ群互相介绍兼职机会、交流学习生活心得为主,到后来以组织贫困大学生传递爱心、感恩社会为特色。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长期以来,学校坚守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职能。”说起“心灵自强会”的9年历程,在哈明虎看来:正是由于在育人过程中不断为“自强文化”注入了更富时代特色的新内涵,才使自强精神在大学生中实现“接力效应”,成为河北工程大学校园的一道文化风景。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樊江涛 通讯员 王全福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6年03月14日 06 版

河北工程大学“自强之星”引发“接力效应”
斯里兰卡青年代表团访问中国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走品牌特色发展之路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