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张冬(化名)就知道自己是个“私生子”。母亲是从外地来到江苏扬州打工的,而父亲有自己的家庭。被母亲拽着冲到父亲家里去吵闹的情景,张冬再熟悉不过了。
迫不得已,父亲从母亲手中接过张冬,可父亲的妻子却不许他进家门。于是,父亲在大桥下为张冬安了个“家”,门外有一个坟包。幼小的张冬害怕极了,他不愿回“家”,开始逃课。父亲得知,竟然用铁链把他捆起来。张冬干脆不再回家,不久就辍学混迹街头。他认识了一群“朋友”,开始跟着他们入室偷盗。那年,他9岁。
因为年龄太小,盗窃被抓后,只要交待盗窃事实,就会被放出来。所以,张冬对“进派出所”毫无畏惧。
由于涉案数额巨大,张冬的案件终于移交检查机关,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漫长的刑期,被起诉的案件有24起。
未成年的张冬被送到扬州市“未检观护站”。观护小组由一个案件承办人、一名专业社工、一名心理咨询师组成,学校、家长也要配合,共同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矫正。
张冬的姨妈拨通了扬州市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团扬州市委权益部部长陈慧马上找到了扬州市珍艾社会工作事务所的刘箴。珍艾社会工作事务所自从成立以来,便与团扬州市委建立了合作关系。目前,事务所专门负责扬州市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调查工作。遇到相关的案例就找刘箴,已经成为陈慧的“习惯动作”。
刘箴和事务所心理专家顾爱民见到了张冬,通过“房树人图画”,探究到张冬“焦躁的心态和对家庭、亲情的渴望”。他们发现,造成张冬犯罪的核心问题在于“他的权益没有落实”。
顾爱民问:“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张冬毫不犹豫地回答:“喜欢爸爸。”这个答案让年过花甲的父亲老泪纵横。曾经把张冬当做“包袱”的父亲,开始慢慢体会到血缘亲情。最终,父亲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给了张冬和母亲一个真正的家。
张冬的心“定下来了”,整个人都开始发生变化。观护期结束时,珍艾社会工作事务所提交了对张冬犯罪原因的分析,经检察院认定,可以免于起诉。随后,张冬进入了为期8个月的附条件不起诉考察期。
因为亲情和生活上的诉求都得到了满足,张冬踏实下来,也想学一技之长了。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广州律师》杂志主编陈舒十分关注困境青少年权益保护问题。这两年,她也一直在提建议,呼吁社会关注社工机构、社会组织的发展。
陈舒曾到香港、澳门等地考察当地社工和社会组织发展情况。她觉得,要想真正落实好困境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必须避免“大面上的轰轰烈烈”,而要从个案着手,做真正“雪中送炭”的事。
在陈舒看来,团组织和专业社工组织联合起来,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能让维权工作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团组织搞活动无可厚非,多让困境青少年参与活动,激发他们的正能量也是很重要的。送点东西、送点钱不解决根本问题。一定要借助专业的社工力量,打开他们的心扉,让他们真正接纳你。”陈舒说。
近年来,各级共青团组织都在联合各有关部门,努力扩大青少年事务社工规模,完善社工的职业成长体系,建立社工与志愿者的联动机制,努力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专业化服务。团徐州市委在市区的多个社区设立“伙伴汇”,辐射周边的青少年,并针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群体专门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江苏张家港团市委与专业社工合作设立了“幸福胶囊”项目,由心理老师、社工、法律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对有需求的青少年进行“专家会诊”。项目负责人、张家港市暨阳青少年发展事务所理事长杨玭认为,共青团在维权工作方面已经做得比较成熟,而由团组织购买服务,借助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的力量为困境青少年提供帮助,更是未来的趋势。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黄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