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3月2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世昕 陈婧)“财政支出不再与GDP增速挂钩”这个出现在今年预算报告中的细节,被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今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足足讲了15分钟。
在楼继伟看来,这项改革虽然只是我国当前正在推进的财税体制改革一揽子计划中的一小步,但意味着财政部门在管理国家的钱袋子时要更加高效。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对今年的预算报告进行了审查,当时也有代表注意到“财政支出不再与GDP增速挂钩”的表述。也由此引发了部分代表的担忧——如果财政支出不再与GDP增速挂钩,一些重点的民生支出怎么保障?
楼继伟今天特别回应说,过去为了保证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财政支出,我国在制定预算时,往往会采用“挂钩”的方式。根据财政部梳理,我国有教育、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社保、文化、计划生育7大类财政支出都与GDP挂钩,占到全国财政支出的48%。
楼继伟坦言,如果不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公报要求要清理挂钩事项,各个部门还在攀比,要求增加挂钩事项,谁都认为自己的工作是财政支出的重点。
在预算管理部门看来,财政支出挂钩GDP的模式其实带来了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楼继伟说,48%的支出都被挂钩了,财政资金使用缺乏灵活性。尤其中国各地经济状况差异较大,一刀切的挂钩模式闹出了许多笑话。
在发言中,楼继伟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挂钩一刀切的不合理。他说,通常学校的桌椅板凳五六年换一次比较合适,但北京和上海的不少学校,三四年就得换一次。因为这些城市的GDP基数大,占GDP4%的支出根本花不完。但在西部的一些边远地区,4%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这种挂钩的财政管理模式与修订后的预算法相违背。楼继伟说,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预算法强调预算的绩效原则,并要求如果某一项支出的绩效较差,就不应该安排支出,按照这个原则,低效挂钩类支出都应该取消。
支出挂钩GDP的模式还会导致财政资金的闲置。楼继伟介绍说,近年来,审计署加大了对存量资金的审计力度,发现大量资金闲置、沉淀在账上就是因为挂钩事项和当地实际不符,有的需要安排更多资金却没有安排,有的不需要那么多的资金,但是挂钩了就不得不安排,花不出去放在那里。在楼继伟看来,这种挂钩式的支持模式还会导致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难以清理,财政资金碎片化。
楼继伟说,目前还有一些支出挂钩项目是有法律依据的,应该适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