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东的存在,让这个由70多名90后组成的团队平均年龄大了几个月。如今,他的米未传媒平均年龄24岁,年龄最小的实习生出生于1995年。
2013年,离开央视加入爱奇艺;2015年9月16日,离开爱奇艺创立米未传媒,60后马东和他的团队仍然做着这个号称“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的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三季已于近日上线。
在位于北京朝阳公园的米未传媒办公室内,有一张桌上足球的游戏桌、一个麻将室、一个零食台、一台跑步机。与工作相关的4张大长办公桌上,除了员工的电脑,还有盆栽、玩偶,也有猫咪偶尔优雅地走过。
这个公司的员工高不高兴最重要
本报记者在一间据说“风水最好”的会客厅见到了马东。在这个房间,米未传媒完成了很多大事,比如,A轮估值高达20亿元,投资方为基石资本。
马东解释了“米未”的含义——MEWE就是“我”“我们”。“作为一个做内容的公司,核心就是‘我’要放在‘我们’前面。这个公司的每一个员工的高兴最重要,然后才是我高兴,然后才是我们高兴,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好的东西。”马东说。
马东说:“我们要找的是志同道合的人、品性相当的人、拿内容本身作为乐趣去追求的人。米未的团队由一群玩心极大的专业人士组成。”在米未,员工不打卡、不考勤,不过下班了,他们也不走——麻将室人满为患。
有一个流传了两年的段子:团队第一次跟马东开汇报会,这些90后们想用一句话证明自己随性、嚣张、自我的个性。于是,PPT上出现了一行大字,“90后:你不喜欢我没关系,反正你会先死。”
范湉湉是《奇葩说》画风最突出的选手、米未签约艺人。她是整个团队里除了马东年纪最大的人。她也觉得这个年龄层结构怪怪的,“一帮90和一个60后在一起玩,也是够了”。
马东说:“我不用××后来区隔人群。我跟90后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是自然的,比如,我需要体检,他们不需要;我得减肥,他们就整天能胡吃海塞。其他没有太大区别。”
代沟偶尔还是会体现出来的。《奇葩说》刚开始做官方弹幕时,有人说要给马东“生猴子”;马东不理解:“生什么不好,生猴子?”后来经过认真学习,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没有真正不可逾越的代沟,代沟存在于心理、不在生理。你只要想学习,什么都能知道”。
凭什么相信观众愿意听人“吵一小时架”
打着“中国首档说话达人秀”的旗号,《奇葩说》靠“说话”,或者说“辩论”(吵架),就获得了超过13亿的总点击量。互联网内容如此丰富,节目创始之初,凭什么相信观众愿意听人“吵一小时架”?
马东说,今天的年轻人愿意接受“辩论”这种形态,因为在大的背景下,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包容,年轻人比起上一代人更愿意表达自己,这是基础;而“吵架”只是一个壳,其实说的是价值主张。
“一档节目火了,很容易有很多档一模一样的节目诞生,但很难超越。为什么?因为只是学到了形式,但学不到它所要传递的价值主张。”马东说,“《奇葩说》的底色就是正直、善良、新知、包容。”
作为一档辩论节目,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奇葩说》的话题有些在网上征集,也在朋友圈征集,但没有线性流程,话题有时就在某个导演的瞬间感悟中产生了。马东强调,节目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所以话题必须是“会在你身边发生的、能谈的”。第一类是成长问题,涉及“三观”的确立;第二类是现实问题,比如买房、情感、职场等;第三类是一些“脑洞大开”的问题,比如,“这个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要不要发明时光机”……
《奇葩说》曾有两集节目因为话题不妥被下线。马东说:“《奇葩说》不是靠‘过界’的话题来博取什么。网络综艺有时候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所以需要管理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其实是创作者和管理者之间的互动。”
马东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视频传播的时期,技术进步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时代,表达需要借助娱乐。对《奇葩说》这样一个传达理念的节目,表现形式应该是娱乐化的。不然凭什么让观众主动点开你、接受一个小时的教育?观众喜欢看这样一个节目,首先是可以放松身心。”
“观众骂广告,我跟着一块儿骂”
《奇葩说》自2014年11月底上线,已播出两季,第一季冠名总收入5000万元,创下当时互联网综艺节目的最高冠名收入;第二季节目招商总金额破亿,再次刷新纪录;《奇葩说》第三季及其先导节目《奇葩来了》整体招商金额破3亿元,继续刷新纪录。
在节目中插播的广告一般不受人待见,而且所处时间和位置越讨厌,广告就越值钱,因为它要的就是时间资源,而非内容资源。《奇葩说》的节目成本并不低,广告不可避免。“怎么把广告变成内容,让它不那么讨厌”,是马东一直琢磨的事儿。
花式植入广告大法由此诞生。无论是主持人见缝插针口播广告、广告商代表露面做广告,还是选手嘉宾植入广告、字幕组强化广告,观众最终看到的广告画风十分清奇:看我们穿着时尚时尚最时尚的国民大品牌美特斯邦威,开着Jeep自由光,寻找能活到99岁的莫斯利安酸奶;“国际抗饿大品牌”谷粒多,我们特别希望,观众当中有人试一试,喝一罐谷粒多,能不能扛到下午、下个礼拜、下个月、明年,从小学到高中什么的……
马东说:“要把自己放在和观众一拨儿的位置。我跟观众一块骂广告商,骂的过程当中,广告品牌就出现了,这是一个良性互动。”
这个实验目前来看是成功的。雅哈咖啡因为《奇葩说》中插播的一句“喝雅哈咖啡,一起愉快地聊天”,就上了北京、上海7-11零售店咖啡类饮料销售量的第一名;而本身不是伊利液态奶重心产品的谷粒多,因为担当了“国际扛饿大品牌”的盛名,节目播出后比播出前销量增长了180%。
挣钱是创业成功的副产品
离开央视时,马东已经是综艺频道的总监助理;到了爱奇艺,马东经常跑去请教办公室隔壁创新工场的年轻创业者,“暴走漫画为什么要这么做”“SNH48成功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
马东说:“很多人会直接把创业和挣钱这件事扯在一起,但在我看来,挣钱只是创业成功的副产品,创业最重要的东西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这个世界上纯为了挣钱进行的创业,往往都走不远,恰恰是你真地能喜欢你自己所做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挣到钱,才水到渠成。”
马东举例,乔布斯设计苹果电脑,为什么机器里面的零件也要全部打磨,又增加成本,而且没人会去拆。“这是他对自己的讲究。所以一定是先满足自己,才能满足跟你一样的人。”马东说,“对于内容生产者来说,首先要打动自己,然后再想怎么打动别人。米未的团队是90后,他们生产内容,先得自己玩得高兴,才会让其他90后也喜欢。”
马东说:“市场媒体不能做‘错’的事情,这是本分,公序良俗是很重要的底线。在中国,很大程度上我们都是大众媒体。我们可能是以分众方式或者小众方式在做内容,但其实传播方式都是大众的。既然是大众的,那就是不分化,我们就要考虑底线在什么地方,这也是对市场和资本的负责。”
当过《文化访谈录》这样严肃节目的主持人,主持《奇葩说》让马东从“马老师”变成了洋气的“MM马”,还上了《时尚先生》《外滩画报》这样时髦杂志的封面。坊间形容,“自《奇葩说》开始,马东画风大变。他穿着大块撞色的西装,坐在大红大绿的布景中间,头发被发胶高高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