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3月28日 星期一
中青在线

华山论剑

程序失范是滋生评优乱象的土壤

张秋达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28日   10 版)

    视觉中国供图

    当下的中小学,似乎一年到头都在评选优秀教师。除了年末的年度考核与评优之外,3月巾帼创业先进个人、家庭事业兼顾型先进个人;5月共青团员先进个人;9月教师节系列先进,诸如最美教师、三十佳、教育功臣等。可以这样说,评选优秀教师已经成为学校的一项常规活动了。然而,这些活动,除了给获得者一些精神上的肯定和物质上的实惠,增加参加职评的筹码之外,其意义似乎寥寥。

    对此,许多教师的内心已不再是马得清老师在《评优秀教师不能让多数教师寒心》(中国青年报3月21日十版)一文中所说的“寒心”,而是波澜不惊,漠然不理。为什么有关部门评选的初衷与实际上的效果相差甚大呢?

    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评选程序的失范,让许多教师缺少获得感,沦为活动的旁观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

    当然,每一次的评选文件中,要求写得一清二楚。既有评选的组织保障,又有具体条件的限制,还要有民主推荐的过程和结果公布的监督机制。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往往失之粗疏,草草走个过场。这样让一些热衷拉票的人,有机可乘,结果使得评优活动过程变得乌烟瘴气。因此,程序上的失范,是评优乱象滋生的重要土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大学毕业后去一个镇上高中任教。当时,学校有一个公布于众的评优量化标准,可供教师对号入座。赋分权重很清晰,如师德师风、班主任工作、教学工作量、学生满意率、学科成绩、学科竞赛、劳动纪律、其他社会工作等,一一折算相加,总得分在校前20名,年度考核为优,才能参加优秀教师的评选。

    曾经有一位与我同龄的数学教师,因为工作业绩出色,评为县级先进,后来被向上推荐,并获得浙江省教师最高荣誉——春蚕奖。那时,他的教龄只有7年,是一位没有任何行政职位的基层普通教师。

    在这样的评优程序中,一些不显眼、比较低调的老师脱颖而出。那时的学校教风与学风很好,教师之间很和谐,学科成绩常常超过市区的老牌高中。

    许多时候,改良一下评选的程序,评选效果就会大大改观。如评选师德标兵、最美教师,让学生来共同参与。每个班的学生来推荐一名本班的任课老师参加评选。入围的教师将自己教书育人的成绩在师生集会上亮一亮,晒一晒,然后公众投票,这样既是对老师的鞭策与激励,也是对学生的教育与鼓励。这不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活动吗?

    即使不能这样,在进行先进个人投票之前,先让参与评优的教师上台自我介绍,也很有必要。我们要相信大多数老师具有正直之心,会珍惜手中那一票的权利,不会因为你的拉票或花言巧语,而失去基本判断。

    只有当评优活动处于一片乱象之中,不少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已经被变相剥夺的时候,手中的这一票才会随大流而投。

    对评优的乱象,许多学校领导都看到,为什么不采取措施,在程序上加以规范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怕麻烦,影响正常的教育秩序;有的怕得罪教师,只能采取放任的态度。或许也有领导担心权利落到教师手中,失去自己的话语权。因为,程序规范意味着成为一种约束,对教师如此,对领导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好的制度把坏人变好,坏的制度把好人变坏。根本问题还是要建设民主制度。学校的评优,甚至其他管理上的问题,何尝不是如此呢。

    (作者为浙江省嵊州市马寅初中学教师)

教师“铁饭碗”能打破吗
高考不管谁命题 关键在于接地气
中考体育分值攀升 学生体质跟上了吗
程序失范是滋生评优乱象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