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美国五大湖地区的俄亥俄州立大学读博。前不久,我们老两口儿去美国探亲,住了十几天。因为是初次去美国,所以什么事都会感到新奇,感受也比较深。因为在国内“食品安全”一直是热门话题,所以我也刻意注意了一下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这里,超市食品都清晰地标明了销售截止日期,如果到时间还没有售出,就要下架处理,否则就会有人投诉,就要受处罚。我问,如果企业偷偷改了截止日期怎么办?孩子说,不知道,估计没人敢这么干。
记得有两则美国“食品安全”新闻:一则是,由于没有通过纽约市卫生局的检查,曾入选全美十大中餐馆的朵颐食府被迫停业。检查记录显示,厨房内食物遭污染,工作人员个人卫生不过关,餐馆卫生间很脏,甚至在厨房里发现了蟑螂和老鼠出没的痕迹。另一则是,在西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必胜客餐厅,经理往后厨水池里撒尿,结果餐厅被警方查封,经理被解雇。这两则新闻当时在国内引发了网友的调侃,认为这甚至算不上是食品安全问题,“事情不大动静不小”。
问题在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心目中的“食品安全”的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在国内,一提食品安全事件,很可能是在食品中添加了禁止添加的东西,或者过量添加了本应限量添加的东西,危害人体健康。显然,这属于法律范畴。而在美国,食品安全事故往往是某种微生物对食品产生了污染,造成人们身体不适。这明显属于技术范畴。
为什么在美国“食品安全”更多地属于技术范畴?据说,美国是世界上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严密的监管体系、召回制度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是维护食品安全的三把利剑。美国最重要的食品监管法律是1938年通过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这一法律沿用至今,也是后来《食品质量保护法》《联邦肉类检查法》《蛋制品检查法》等法律法规的基础。这些法律法规提供了食品安全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操作标准与程序,使涉及食品质量的各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守法精神,使食品安全更多地属于技术问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心程度也因此大大降低。
(作者简介:杨军,河南科技报社高级编辑)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