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纠结于该不该逃离“北上广”,一些人坚定地留在“北上广”的时候,其实更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踏上过“北上广”的一寸土地。
一篇题为《我的父母在经济上已被时代撇下》(以下简称《撇下》)的文章最近被热转。作者认为父辈已经跟不上“新经济”的步伐,认为父辈被时代撇下,首先是在经济上被时代撇下。文章得出一个结论:诸如职业选择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在一些小事上还是不断地产生分歧”,莫不因为这种经济上的被时代撇下。作者是一名自称“清北人”(即清华、北大)的大四学生,这种观察两代人之间差异的维度,无疑让人眼前一亮。
然而,《撇下》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精英主义笔调,与其对中国青年狭隘的观察(作者也承认“我们这代人”仅仅指代“清北人”),不禁让人怀疑两代人在经济思维上的差异,究竟是否有作者描述得那么大。
我也不乏“清北人”的朋友,他们中一些人的职业追求和生活状态,或许正如《撇下》一文所说的那么精彩。他们有的投身于当下火热的TMT、VR行业,有的借助互联网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甚至还有佼佼者拿到了天使轮、A轮投资。而他们的父辈们,对自己的孩子的设想,仍然停留在考上北大清华就能从政,就能端上铁饭碗,就能成为象牙塔里的知识精英的程度。
不过,这些追赶“新经济”的同龄人,只是同龄人群体中的金字塔“塔尖”。我还有一些这样的朋友:一位来自农村的中学同学,大学毕业数年后打算结婚,家境贫寒,好在家里因拆迁获得了一套安置房,面临攀升的房价,他的父母提出住到楼下的小车库,把唯一的房子留给儿子做婚房;还有一位来自乡镇的中学同学,考上“清北”这样的学校后,毕业回到家乡进入城管系统,在当地考上公务员仍然是一件让整个家族面上有光的事……
这样的同龄人,跟《撇下》所说的“新经济”没有直接关系,但我相信,那些与父辈的生活紧密相连,在经济思维上互融共生的年轻人,同样是青年群体的一部分。
不必否认,“清北人”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引领者,在传统行业的发展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追逐新兴行业是这些新锐精英很自然的选择。对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而言,他们生逢其时,如鱼得水。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他们有幸接受了这个国家最好的教育,或许还将接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有能力推动他们所期待发生的改变。《撇下》对“基础大宗材料价格极低,钢铁行业奄奄一息,传统石油行业全面萧条”的隔岸观火,当然是有自己的底气。
有能力隔岸观火,也不要忘记更多的人在对岸生存。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影响的当然不仅仅是父辈,还有许多遵循传统路径的年轻人。他们站在东西之间、城乡之间、贫富之间,一方面不甘愿成为新经济潮流的“局外人”,另一方面却受限于自己的视野、家庭的实力,在时代变迁的十字路口无所适从。在一些人纠结于该不该逃离“北上广”,一些人坚定地留在“北上广”的时候,其实更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踏上过“北上广”的一寸土地。
真正的精英,不应该为社会中哪个群体被自己撇下而沾沾自喜。连接传统与现代,乡土与都市,修补阶层间的鸿沟,才是精英应当承担的时代使命。站到新经济发展的风口,“猪都能飞起来”。一些投资机构烧钱的速度,一些年轻的初创者取得初步成功的方式,的确不是循规蹈矩的父辈能够理解的,也足以让留在“局外”的同龄人钦羡。但是,一个人可以跑得很快,并不意味着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
追随时代的潮流,总有顺利者和失败者,更有许许多多的“局外人”。为撇下父母和同龄人得意,那只是精致的利己者。
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