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听你说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06日   02 版)

    与历史“对话”让传统节日更厚重

    @桑胜高: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从一家一户对自己家庭中已故先人的缅怀和纪念,到不约而同自发到革命先烈的墓前、到同胞殉难的历史遗迹前、到记录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遗迹前缅怀祭祀,这不仅是一种形式的变化,更是一种情感的升华。从原来的一家之情,升华到对国家、对先烈的感情,乃至对整个民族的感情。

    墓地“包围”城市不该是发展方向

    @阎淑萍:鉴于目前一些大城市的公墓已呈“无墓可售”的状态,特别是墓地市场向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转移的情势,亟待想方设法遏制这种无序蔓延的势头,也亟待尽快推动殡葬改革,让生态殡葬蔚然成风。不然,面对公墓越来越少、墓地价格暴涨等问题,死不起、葬不起的问题还会更加突出,而一些大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也会被大量墓地围困,再加上祭扫旧习死灰复燃,届时,一些原本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城市,不仅没有成为大城市的“卫星城”,反而成了大城市的“墓城”。如此,岂不是很是尴尬?

    艺术欣赏和评价应向人文回归

    @谷卿:艺术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和凝结,艺术欣赏也应当回归人文。我们现在或许还不太习惯以一种纯粹的人文视角和心态去面对文化艺术,比如,某类电视节目宣称站在公正权威的一方去评判艺术品的真伪优劣,最后以击碎和毁坏“赝品”来达到看似“廓清真相以正视听”的效果。这种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和粗暴处理,无益于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面对艺术家和艺术品,我们必须丢弃炒作和对比,让艺术家们各安其位、各臻其善、各尽其美,才是真正重视和尊重他们、真正重视和尊重他们的作品。

    清明纪念先师的意义

    @俞诗逸:尊师敬学,化礼成俗。中国文化中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华民族就是在这种代际交替中完成新陈代谢,从而生生不息。代际交替意味着传承,也意味着使命。清明时节,在校园里纪念先师,既体现了“祭祖拜宗,慎终追远”的文化情怀,也是对高校学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饮水思源,重温先辈精神,继往开来,引领学术潮流,牢记今日的纪念,是为明天更好地前行。

    “天价教师”年薪有望上亿,谁该反思?

    @胡欣红:在线教育虽有诸般好处,但绝不可能取代线下面对面的教育。“互联网+”虽然在很多领域屡屡演绎神话,但由于教育的特殊性,对“互联网+教育”切莫反应过度。当务之急不是争论,而是籍此切实反思当下学校教育之不足,并思考如何有效弥补。商业公司都能把在线辅导搞得风生水起,庞大的公立教育体系难道就无能为力吗?近年来,从上到下都在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金,仅录像课就拍了不少,如此兴师动众,为何学生还要选择体制外的收费辅导平台呢?如果公立教育体系能提供高质量的“公益”性质的在线辅导,还会有“在线教师”收入超过“网红”这样的爆炸性新闻吗?

北大清华也不是什么专业都可以办好
从周口平坟后遗症能看到什么教训
保护生态不能只等着每个人尽义务
清明“路殇”本不必如此严重
不要以为你能“说服”父母
大学生怕“失学”的关键是怕失败
走秀
听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