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07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治愈系偏方

与老人相处 治病于未病

堵力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07日   07 版)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多的老人围绕在我们身边,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科技馆这类适合青少年“口味”的地方也常有老人组团出没。不可避免地,中国进入老年社会,而这些老人也迥异于前些代人,愿意躲在儿女的影子之后,满足于家长里短含饴弄孙。

    绝不要在人落魄的时候落井下石,因为你也会落魄;绝不要在人衰老之时轻蔑伤害,因为你迟早要进入老年。

    家有老人是个宝,此言不虚,但家有老人有时也会觉得烦,实在受不了他们像开了龙头的水那样的碎碎念。如何跟他们相处好是个课题,因为,不会跟老人相处,其实就是不会跟我们自己相处,跟自己的未来相处。

    人到70岁之后,衰老是个必然过程,每天命运都在翻篇,据老人们说,他们能听到声音。如何延缓这个过程,让他们的机体与越来越多的病和平相处,就是我们的责任了,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好自己父母亲人的保健医生,关注他们的精神与起居,那么会有更多人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

    别怕麻烦老人

    有朋友告诉我,他不太愿意每周末回父母家,主要是一方面劳碌一周懒得和颜悦色地说话,另一方面父母正常生活作息也被打乱,忙得要命。我开始也秉承这种想法,住在外面,隔几周回家一次。躺在沙发上,看妈妈忙忙碌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他们聊天。但我发现,父母长期不跟孩子交流,会有些癖好,会看电视没有节制、吃东西没有节奏、生活变得越来越简单缺少追求。从治病于未病的角度来看,这些生活方式都会加速他们的衰老。

    我便开始提要求,每周起码要妈妈做一道像样的菜给我吃。我说,老吃阿姨、馆子里的饭菜太寡淡了,天下最好吃的菜是妈妈做的。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抒情文章赞美她的手艺。她看了以后,脸上没啥表情,默默地走了。然后就是步行去两公里外的早市采购,开始了她的追求。

    就像孩子要发育长大一样,进入老年期,人会有一些退行性病变,比如听力下降、腿脚不便、脑子糊涂。这种问题不可逆不可改变,是规律。但动脑动手就一定能延缓之。

    做菜是一项综合性运动。比如做腌笃鲜。妈妈必须提前3天去超市买回咸肉、火腿浸泡起来,去市场挑五花肉,买百叶,一张一张打成结,当天再去早市买笋。回来剥、洗、在开水里淋过,然后才能考虑刀工。

    最后我来评审。哈,看她紧张地看我品尝的样子,好可爱。我故作深沉,下次要多放点黄酒可能就更好了。

    有时候妈妈做了鲫鱼汤我就会批评她。人老了就喜欢贪省事,过去你不是要在鱼肚子里塞肉馅的么,肉馅里必须有荸荠才好吃啊!

    被我几近虐待的要求下,我80多岁的妈现在是食不厌精,每次做菜都下足了功夫,还经常看美食节目创新传统菜系,我下班经常看见她正和阿姨一起切磋研究报纸上的菜谱。

    其实并非只对我妈这样。

    我有个亲戚退休前是医院院长,但我生病挂号从不麻烦她。她满90岁后身体江河日下,女儿跟我说她的脑子开始糊涂了。我便隔上俩月带全家去拜会。我说,我们最近耳朵都很不舒服,你帮看看是怎么回事啊。老太太来了精神,拿出一个尘封的盒子,“这是真正的德国货”,她一边颤抖地组装一边找电池。然后,我们排队让她一个一个看过来。

    会累着她么?这个平时懒得动,有空就趴在电脑上玩连连看的老医生一下兴致盎然。一边看一边说过去的旧事,回忆“文革”的时候怎么跟协理员作斗争坚持搞业务。最后抄起电话帮我约了个专家号。

    临走时她慷慨地说,有事找我啊,我帮你找人加号。

    就像身体需要活动一样,精神也缺少不了思维体操。我们不是老年病科的大夫,却可以用一些方法给他们做精神保健的训练,帮他们想起几十年前的惯性,激活曾经的青春。

    设置议题 层层推进

    这个体操怎么做,方法很重要。

    关键是要了解他们。这些人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年自然灾害、“文革”,能活到现在,不用问,一个个都抗造经磨有耐力,都有了不起的经历。

    但跟我们这些晚辈比,他们也有致命弱点。年轻时他们多是为党工作不舍昼夜,在时代大潮中几经沉浮,很少有沉浸在自我爱好中。刚退休,很多人都上老年大学,都号称自己爱书法爱摄影爱合唱爱旅游。但有个病啊灾的,有个孙子孙女出世,什么都扔了,缺少真正能忘我投入的兴趣。

    他们就像一段程序,都被设定了,都是有运动来了,他们琢磨怎么应对;有任务下达,他们排除万难搞定。没人设定了,他们就痛苦了,失落了,百病袭来烦躁不安担心死之将至。

    身体精神两部分,身体只能交给医生,精神方面晚辈必须帮忙。

    请90岁老人帮挂号也是为她设置的一个议题。她会惦记这事,经常问问,我也不可能看了病就不理她了。看完病,向她汇报检查结果,吃了两周药以后汇报消炎的效果。然后再去一趟隆重感谢一下。我说,你带出来的团队就是不一样,护士都不知道我是你亲戚,做事严谨态度也好,这个科我看是整个医院最王牌的科室。她有点兴奋,脸上泛起了红晕,还要替她的徒子徒孙谦虚一番。

    我姨妈是儿科教授,平时迷恋iPad和韩剧,神魂颠倒。我便把身边朋友家孩子那点症状、担心都打电话去麻烦她,请教各种问题。其实,不在一个城市,远水解不了近渴,但我认为这一道题一道题地给她来解,是锻炼她反应的过程,不然,她总是被动地接受韩剧的情节,冲着电子游戏里的小虫子笑,时间长了,哪里还能面对这个世界。

    对自己妈就更要设置议题了。不然,一大早,她在门缝里看见我在床上一动,就长驱直入进来跟我聊天,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话题。我嘘地做手势,小声说孩子在睡觉。但她大声问:什么,你说什么?把大家都吵醒。

    或者我下班回来,累得一句话也不想说,脸耷拉着完全挤不出笑容。老妈能重复一周八遍的话,真要把人烦躁死。

    所以我回家一般是三个问题,晚报新闻联播里说什么了?她就给我说说说。第二个问题今晚什么连续剧?她又说说说。第三个问题,“我是大医生”今天教了什么招?她立刻神气活现地展示各种点穴,然后还拿出记录本给我念。

    从另一方面讲,你不提问题,她就会发呆,就会眼光呆滞、驼背颤抖。就像新生儿一样,你要尽力刺激她,让她社会性方面不断进行反应。经常看见俩耳背的老太太聊天,似乎热火朝天,实际都说的是自己那一套。所以儿女或晚辈如果害怕他们答非所问,逻辑混乱而不去进行实质交流的话,他们就会像老病的方向迅速地滑下去。

    朋友孩子营养不良了,我让她烧菜;朋友送书了,我让她看后给我挑出有意思的篇目再看;经常挑选家里的花草让妈妈培植,作为礼物送给别人。

    人到老年必有一癖

    似乎每个老人都有个让人烦恼的怪癖。有的人是怕死,总担心自己得了癌症,子女左劝右劝就烦了急了;有人喜欢拍照片洗照片,家里天上地下到处挂满相框;有人喜欢网聊游戏,昼夜不停无法自拔。

    我朋友出差德国,晚上打电话回家,88岁的老父亲总是不接。他急了,拜托各路人马去敲门没人应答,撬门进去也空空。老爹失踪,他急急地飞回来,已快一周没有合眼。一进家门看父亲正端坐沏茶,朋友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带这么吓唬人的。

    “医疗代表请我去郊区住了几天,空气很好,几个小姑娘态度真好,还让我免费体验了。”老头没有任何过意不去。朋友一找就发现家里又多一个箱子,这个多少钱?“这回真是捡了大便宜,不到1万,做活动呢!”

    确实,让儿女最烦心的莫过于老人痴迷于效果不明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保健品。借着老人贪便宜又想长寿的心理,保健品公司的人总能用三寸不烂之舌让老头老太乖乖地交钱。

    我劝朋友,都88岁了,他又没花你的钱,怎么高兴怎么来吧!朋友跟我急了,又不是真的治病药,把钱都给了骗子做子女的心里能高兴吗!

    其实,在我看来这如水的钱不是花在药上的。

    老年人真的很孤独。但他们有光荣的过去!曾经,也是有头有脸受人尊敬的一级领导、一位老师、或专家权威。虽说不是一言九鼎,也是前呼后拥受人尊敬。现在洗尽铅华门庭冷落,内心惶恐失落。

    那些保健品公司的姑娘小伙儿最大的本事就是给人尊重。他们上来就满脸堆笑地挽住老人的胳膊,轻轻拍他们的后背,您今天血压怎么样?然后首长前首长后地叫,前呼后拥互相配合,把老人抬到了天上。

    老人愿意去参加活动,除了有健康知识的讲座,更主要是追求皇帝一样的尊贵待遇。其实他们心里是清楚的,不愿意少花钱,是怕看到那些势利的推销员抛弃他,怕自己失去众星捧月的感受。

    越是子女不善沟通,甚至很少回家的,老人越喜欢在传销上大手大脚。心里的干涸,你不去浇灌,他就用金钱去换。

    有朋友说自己父母很“作”,说他们脑子乱,我觉得很难过。我们这一代人没吃过什么形式上的苦,却不勤劳,爱胡吃海塞,生长在高度污染的环境中,我们到七老八十的时候是不是还不如他们呢?

    还好我妈只是喜欢臭美,她每天在镜子前配衣服,配鞋子,上午一身下午一身,在家里还换一身。我早上起来靠在门框上看她将昂贵的兰蔻像涂百雀羚一样大把大把地擦在脸上,一边心痛一边说,嗯,今天不错,绿色的毛衣配这背心很和谐。什么衣服穿在妈身上,就是一个雅致,你是咱小区最美的花。

    谁在分析宋仲基撩妹来着,其实老人也得经常撩着。他们健康快活,有颗年轻的心,我们能省不少事呢。

与老人相处 治病于未病
我国青年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明显高于老人
历经离别
不锈钢餐具买好的 不凑合
踏上“一带一路”征程的消化内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