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标全国卷高考语文考试题中,有这样两道多选题,选错了也可能得1分,选对了得分却不一样:一个是3分,一个是2分。到底怎么回事呢?
第三大题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其中第11(1)小题是多选题(5选2);第四大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2(1)题也是多选题(5选2)。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从五个对原文内容、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分析中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该小题分值5分。以2015年课标Ⅰ卷第11(1)小题为例来分析。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答案是EC,但在各省改高考试卷时,公布的评分标准是一致的: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
在教育部考试中心每年发布的有关考纲的说明中,仅公布类似题目的正确选项,不做具体解释。近9年来,类似题目一直出现在课标全国卷及部分省市高考试卷中。各地可能都是按照这种标准来改这类试题的。
同样是正确答案,为何E项和C项得分却不一样?为何选E的同学可以比选C的同学多得1分呢?在高考中1分之差,可能就意味着录取或不录取。同理,为何A、B、D三项都是错误的,但选择D项却可以得1分,选择A、B就不能得分。
是不是因为D项错误没有A、B两项错误严重,所以可得1分。但很多时候,同样表述错误的三句话:字数也接近,且都是有一两个词表述不当。让考生区分哪一句错误不明显,哪两句错误严重,难于上青天。老师们在讲解类似题目时,也很作难,遇到这种情况,只能用“三个选项错误程度不同”来解释。
而在四川卷(语文)高考中也有类似的5选2,要求从五个选项中选出表述有误的两项,但分值是4分,每个选项平均2分,没有1分的选项。在其他学科考试中,多选题改卷标准一般是:如果让选三个正确选项,只要出现一个错误选项,该题为零分,说明考生对概念理解、运用有误。
还有一道题目的分值设置也让人费解。在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一段文字,挖了3个空,要求考生分别填写,总分5分。改卷标准是答对1空,得1分;答对2空,得3分;答对3空,得5分。同样是要点和难度接近的3个空,分值为何不一样?
一份高考试卷肯定是经过众多专家研讨后敲定的。这个分值设置的小问题,命题专家的用意到底何在呢?希望命题专家或有关部门能出面解答众多师生的疑问。
(作者为河南省郑州市第十六中学教师)
吕贻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