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8日,在美国檀香山国际机场登机之前,我准备到“中国花园”去转转,顺便瞻仰一下孙中山铜像。
谁知一抬头,看到向下运行的滚梯上,一位手拄拐杖、须发皆白的精瘦老人摔倒了,他旁边的老太太惊慌地呼救。危急时刻,一位保安飞奔过去,蹲下身子,揿动了一侧的按钮,电梯瞬间停下。随后,一位身材娇小的年轻女子从滚梯上方拾级而下,一边蹲下察看伤者,一边与亚洲面孔的老太太说话。年轻女子可能是个翻译,她与老太太的沟通比较顺畅。老太太从包里掏出了登机牌,急切地向年轻女子挥动。年轻女子做了个“别急”的手势,侧过头拿起对讲机说起了什么。很快,一位健壮男子快步跨上滚梯旁边的固定楼梯,手上拿着讲义夹和笔,飞快地记着女翻译所说的话。
救护车在门外刚刚停稳,就下来了4名救护人员。其中的两名背起急救箱直奔受伤老者,一人扶着伤者的头部,一人进行清创和包扎。老者想试着坐起身来,但扶着他头部的那位显然并不让他动弹。年轻女子俯身向伤者说了什么之后,老者镇静下来不动了。
这个过程中,另两名救护人员熟练地装好了担架。楼梯和电梯上又增加了好几个人,其中两人也是一边观察一边刷刷地做记录。年轻女子告诉老太太,他们的机票已经代为改签,可以安心抢救伤者了。老太太连连点头鞠躬。
伤者被抬上救护车之后,一位领导模样的人走到老者摔倒的那几级电梯处,蹲下身仔细察看,然后让电梯运转了一周,他在滚梯上逐级走着、看着、记录着。几个保洁员被问到出事前是谁给电梯做的保洁。保洁员将电梯重新擦拭了一遍之后,确认无碍了,滚梯才重新开动。
一个偶然发生的事故,在我观察了整个过程之后,不得不认为,处理和抢救过程是及时而周到的。这个过程中的一些细枝末节看似呆板、程式化,甚至有点小题大做,但却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这可以保证伤者得到及时救助;另一方面,他们留下的细致的记录,为可能涉及到的事故性质、责任认定、保险索赔等留下第一手资料,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作者简介:张怀珊,南京市高级教师)
本栏目欢迎读者投稿,投稿邮箱chinausa@aoyou.com
张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