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19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创业ing

二次创业我选择青少年公益事业

殷俊(殷老师工作室创始人、扬州大华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19日   12 版)

    一个项目一年倒贴了3万元和大把的精力——在传统的眼光中,“殷老师工作室”可能不太成功。但对我来说,它不仅是为公益事业出了一分力,更是另一份事业的起点。

    “希望村塾”是团扬州市委打造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品牌项目。我所在的扬州市邗江区先后建立了22家希望村塾。在团市委的指导下,高质量的“课外学堂”有针对性地为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为主的青少年提供服务,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作为一名青联委员,同时又是教育领域的创业者,我很自然地参与到其中,在周末作为“希望村塾”的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讲课。

    “每周都去,你可真热心”,一年时间讲下来,有人忍不住说。其实对我而言,讲学的热情和责任心的推动让我并不觉得这件事是个累赘。但放眼全区的22家“希望村塾”,问题确实无法回避:课程尽管有声有色,可绝大部分志愿者都是无偿甚至倒贴费用去讲课,长远看并不现实;时间一久,有些“希望村塾”就会出现师资匮乏的情况。

    我创办的第一家公司主营的恰是青少年课业辅导和素质拓展,领域的重合让我开始用创业者的思维去思考更长远的办法。认真思索后,办法出炉:选定一个我公益讲课最多的村——邗江区槐泗镇运河村,先建立“殷老师工作室”,为当地“希望村塾”长期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坦白地说,创立工作室之初,我依旧把它当成一个纯粹的公益事业去做。组织的方法也很简单:一方面把公司里讲课好又有爱心的老师发展为志愿者;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人脉联系外界优秀的老师——大部分人看在情谊上都会免费讲上几次;如果次数多,我就自己掏钱支付他们的交通费和劳务费。

    一年下来,我个人贴进去3万元,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倒也不觉得心疼,毕竟公益少不了经济上的付出。与之相比,更让我在意的是这个工作室长期的发展。要知道,仅仅扶持一个“希望村塾”一年就要花费3万元。这样下去,长期、大规模的课外学堂又从何谈起呢?更何况,我总觉得仅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课余学习的地方,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希望村塾”应有的作用。

    转机来自我和团邗江区委的交流以及自己进一步的思考。在创业圈子里我接触到越来越多有关“公益创业”的理念,我意识到这或许是解决困扰自己难题的好办法。找到团组织,没想到大家一拍即合:团邗江区委对于我创业一直比较关心,也愿意帮助我将“殷老师工作室”发展成青少年事务中心。换句话说,这个公益组织将不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小打小闹,它将变成一个正规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真正地在社会上运转起来。

    倘若说这只是第一步的变化,更多的改变还在后面。首先新的事务中心将能够接受款项,我也打算把这份个人的公益行为转化为公益创业。当然,创业不是向学生收费,而是寻求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购买。这样一来,有了充足的造血能力的课外学堂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授课,服务的范围也有了扩大的机会。

    此外,在团区委和我的设想中,设在社区和村委会里的“希望村塾”并不只是一个学堂,更是一座和老百姓沟通的桥梁。要知道,孩子在每个家庭都至关重要,倘若“希望村塾”真的能在事务中心的推动下帮助到每个需要的孩子,那背后支持的居委会、村委会、各级政府组织也就又发展出了一条亲民的新道路。从这个角度上看,“希望村塾”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也会被挖掘出来。

    尽管要克服的困难还有很多,但我对这份事业充满了信心。根本的原因,是农村仍然缺乏社会力量的足够关注。在我生活的区域,近年来公益力量明显增多,对农村孩子的帮扶却并不多。原因也可以理解:交通不便、优质教育资源欠缺、运营艰难。这一切都导致了真正深入农村的公益力量非常少。

    但反过来想,公益不正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吗?从这点看,我的公益创业瞄准农村孩子,这不仅是巨大的市场,更是真真切切的社会需要。

    实习生 程盟超采写

当创业者迎来毕业季
兰州理工大学:呵护每一颗创新种子萌芽
二次创业我选择青少年公益事业
云计算和大数据让企业服务市场变热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