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图片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影音书画

永生的伦勃朗

胡宁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4月20日   11 版)

    这张画看起来有些旧,画布上那些细小的裂纹透露着它的悠久年岁。画面里,一个中年男人身着17世纪的服装,望向前方。暗棕色的背景上,一束光打在他那考究的白色衣领托着的脸上。

    这张画诞生在阿姆斯特丹。画布的质感,熟悉的光暗,还有那些细腻的笔法,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同样在17世纪,在这个地方,那位有着超凡天才的画家——伦勃朗。

    不过,这幅画作并非出自他手,而是荷兰一批数据科学家4月5日公布的最新成果。

    在伦勃朗逝世近400年后,由巴特·科斯腾带领的沃尔特·汤普森广告公司团队与德尔夫特科技大学、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以及伦勃朗故居博物馆的专家,从2014年10月开始,历经18个月开发出了一款能对伦勃朗画作进行分析的软件,并且推断出了如果伦勃朗还在世,他的下一幅画作可能是什么模样。这个系统被网友戏称为“阿尔法朗”。

    身为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巴特·科斯腾就想弄明白一件事儿:“你能让电脑学着像伦勃朗一样画画么?”

    在这18个月中,团队将伦勃朗的所有作品分解成了颜色、服装、主题、人口统计学、构图等方面的有用数据,然后利用算法分析了伦勃朗其中346件作品:选择这些作品是因为在这些身着17世纪正装、有着白色领子、蓄着络腮胡子的白人男子的肖像画中有最多数据。

    但是仅有这些粗略的数据是不够的。

    画家伦勃朗只需揣摩他所画之人的真实想法和他想要扮演出的模样,最后决定使用什么材料作画,如何勾勒人物的每一个面部器官,怎样谋篇布局,又该将那束宝贵的光安放在哪里。

    “阿尔法朗”则要用另一种方式完成这部作品。在它方方正正的脑袋里,所有信息都变成了二进制。面部识别程序在高速运转,它的脑中可没有等着这幅画的17世纪富商的微妙心思,只有团队让他分析出的伦勃朗数据库——所有细节都无处可逃、被冷静地拆分为海量数据的画作。

    “阿尔法朗”生成了一张人类的面部,然后按照伦勃朗作画的偏好对它进行排列组合,组织出一个新的人物肖像。这一过程,建立在168,263个伦勃朗画作的片段之上,让“阿尔法朗”运转了足足500个小时。

    最后,科斯腾团队用3D打印,使用了真实的油画材料,涂上13层颜料,才将他们与“阿尔法朗”的最终成果落到纸面上。这幅包含了1.48亿像素的作品,他们为它取名叫《下一个伦勃朗》。

    这代表人工智能有艺术的创造力了么?此前,谷歌的深层梦幻创作出的鬼畜画作已经进入了市场。不过,“阿尔法朗”的工作与深层梦幻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团队的领导者科斯腾认为,只有伦勃朗才能画出伦勃朗,他们只是依据他的作品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在现实中,研究团队将尝试把技术应用到修复伦勃朗的画作上。

    伦勃朗一生创作了600多幅油画,300多幅蚀版画和2000多幅素描。如此多的作品,为数据和统计学提供了便利。

    这幅新画作也让人们再次思考起了科技和艺术的关系。如果从机械复制时代走向了机器创造时代,伦勃朗和“阿尔法朗”还有什么真正的差别么?伦勃朗们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也许答案就在伦勃朗自己的画作中。

    二十多岁的伦勃朗曾为自己画过一副自画像。他站在莱顿工作室陈旧的地板上,被斑驳的墙皮和散落的画具包围着。这个年轻的画家站在那儿,穿着不合身的衣服。他没有提笔作画,而是凝视着对面的画框,我们没有机会知道那画框中有怎样的作品。但那画框的边缘,闪耀着夺目的金色光芒。

    不管是创作生涯前期用细腻的笔触勾勒人物的伦勃朗,还是后期放弃精致、拥有更震撼的直击人心的力量的伦勃朗,在经历过众人的追捧和命运的背弃之后,让伦勃朗之所以为伦勃朗的终极原因,正是那道神秘的光芒。

    人类可以从画作中感知到他的情感、命运和对时代的理解,并因此而受益、感动,将他铭记于心。“阿尔法朗”的诞生,也正是因为它的背后,是与我们一样,分享着这份感动的人。

寻找你家祖传的染色体
永生的伦勃朗
科学不必板着脸
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