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15年8月,民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提供经验和模式。
公众对行业协会的态度如何?
调查显示,69.0%的受访者指出行业协会服务能力欠缺,65.2%的受访者认为其内部运作混乱,51.8%的受访者觉得行业协会存在变相敛财等违规行为,44.9%的受访者指出行业协会过度依赖政府部门,40.8%的受访者感觉行业协会缺乏系统完备的立法规制,35.5%的受访者指出行业协会对企业滥加干预,31.0%的受访者认为其缺少资金支持。
中国商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郑成林认为,目前行业协会有很多规定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商会自身人员、主要负责人的观念和意识没有放开,大家没有意识到商会可以做这些事情;其次就是制度约束,政府并没有授予商会某些职能,所以行业协会的职能发挥是不充分的。
郑成林希望,能够在制度设计上给行业协会赋予更大空间,要让商人知道可以依靠商会来做一些事情,商会自身也要取得社会的信任。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行业协会在维护会员权益的同时,多承担一些制度规范化的建设职能。目前只是在地方性、区域性的会员权益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对整个行业的贡献还不够。
“现在行业协会有几百上千家,但没有一个上层的组织,分类也没有一定的标准。有的大企业涉及的行业广,甚至参加了上百个行业协会。”郑成林认为,行业协会不怕多,只要是有序发展、有系统的组织体系就好,但现在这种组织体系没有建构起来,所以比较乱。
郑成林指出,我国在不同行业联合起来组建联合组织方面比较缺乏经验,比如自行车、手表、服装,虽属不同行业,但在市场经济中会有相同的诉求,这个时候应该有一个代表他们共同诉求的组织,即综合性商业组织,来真正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但现在的行业协会更多还是将眼光局限于一些维护权益、调解纠纷等比较微观的事情,很难起到制度化、规范化的作用。
针对目前行业协会存在的问题,59.8%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核算,50.7%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49.8%的受访者认为应依法依规开展活动,46.4%的受访者提出强化协会诚信建设,45.7%的受访者建议加大问责、强化审计与司法问责联动,44.9%的受访者建议明确界定行业协会的职能和边界,36.5%的受访者提议建立社会力量对行业协会的监督渠道。
“从整体上看,行业协会要发挥自身作用,还是要落实到政策法规上,要为行业协会提供合法身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贾西津说,在协会登记上,各地都比较开放,但存在“一业一会”等问题,比如说,如果一个行业已经登记了一家商业协会,哪怕原有协会已经“半死不活”,也不能登记新的协会,这就大大妨碍了新生力量的生长,希望能够引入竞争性登记机制;其次,希望可以登记联合会,比如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已经非常复合化,很难简单按照既定地域和行业来划分协会。
贾西津进一步谈道,广东实行社会组织“五自四无”原则(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以及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行政业务主管部门、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编者注),已经有大约10年的经验,这种强制民间化对协会治理而言很有意义。在与政府改革相匹配的职权上,比如在行业标准、专业人员资质、行业自律性、市场管理等方面,政府能在多大层面上给协会的治理留出空间,或者与协会相互配合来实现这些功能,协会有没有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功能,这些都是未来协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根据《方案》要求,脱钩试点任务重点围绕“五分离、五规范”展开:机构分离,规范综合监管关系;职能分离,规范行政委托和职责分工关系;资产财务分离,规范财产关系;人员管理分离,规范用人关系;党建、外事等事项分离,规范管理关系。脱钩工作2015年下半年开始第一批试点,2016年总结经验、扩大试点,2017年在更大范围试点,通过试点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后将全面推开。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品芝 实习生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