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地图,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座标,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从遥远的大漠边疆到闽西的革命老区,从藏北海拔5000多米的万里羌塘到重庆的三峡库区……
这是一幅全景的扶贫地图:一条条扶贫之路通向四面八方:新疆、西藏、青海、贵州、河南、江西、福建、重庆……遍及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212个县(市)。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简称“中国石油”)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制度以来,日前首次发布《中国石油扶贫开发(2006-2015)企业社会责任专题报告》,成为中国石油2006~2015年之间扶贫开发工作的真实样本。
中国石油大力实施民生帮扶、产业帮扶和智力帮扶,“十一五”“十二五”累计投入13.38亿元。
中国石油董事长王宜林称,长期以来,中国石油不仅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发展的见证者,而且是深入其中的参与者。致力于扶贫开发事业,既是中国石油作为一家国有重要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又是中国石油作为优秀企业公民,致力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选择。
作为一家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宗旨的国家骨干企业,中国石油深刻体会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与环境、与社会日益成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个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是对自身前途命运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也是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在“八七扶贫攻坚”期间,还是在新时期扶贫攻坚阶段,中国石油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方针,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到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革命老区等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
多年来,中国石油的扶贫开发之路渐行渐宽广,成为中国“大扶贫”理念和模式的不懈探索者与积极践行者。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石油开创了一种中央企业“大扶贫”的范式,探索总结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给人启迪与借鉴。
为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石油建立了由公司领导担任组长的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对口管理单位是扶贫项目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承担落实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和组织扶贫项目实施职责。
中国石油始终坚持扶贫开发与多方合作相结合、坚持改善民生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传递了一种爱的信念,建成了一批富民项目,帮扶了一些贫困群体,打造了一支专业扶贫队伍,探索了一种多维立体的扶贫开发模式。
从资金投入到资源整合再到能力建设,中国石油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的扶贫规划,联合相关企业和当地居民等,共同构建减贫脱困的生态圈。
面对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深层次难题,中国石油以问题为导向,以民生为大爱,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策略,坚持“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是石油人的特质,把优秀石油人派到扶贫第一线。10年来,中国石油先后选派了优秀中青年挂职干部500余人次深入扶贫一线,实施了1474个扶贫项目。他们在扶贫工作中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贫困地区群众同甘共苦,切实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困难。
这些挂职干部,用脚丈量民生之疾,用心体察民生之苦,真正做到了与当地群众吃、住、行在一起,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让石油百姓成为水乳交融的命运共同体。
令人欣喜的是,近10年的精准扶贫正结出硕果。它不仅在一个个数字中,更在老人们舒心的笑脸上,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中,在牧民们渐渐殷实的口袋中。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西藏可可西里无人区,中国石油援助的双湖成长为璀璨的“藏北明珠”,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县级城市,学校、医院、电站、敬老院已经投用,牧民不再为用电、就医和上学难愁眉不展。在南疆地区,42个县市400多万城乡居民用上了天然气,百姓赶着毛驴车到几十里外砍伐胡杨、红柳生火做饭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在贵州习水县、江西横峰县,一条条平整、顺畅的“幸福路”让天堑变通途。在福建长汀县,万亩水保生态示范林项目使当地蔚然成林……
回顾中国石油近10年来对河南省台前县的帮扶历程,台前县县委书记常奇民深深被石油人的执着品格和奉献精神所感染、感动。他动情地说:“中国石油在扶贫工作中集中力量办实事,帮助解决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体现了石油人特有的严谨和务实作风,让38万台前老区人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喻宝才表示,中国石油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部署,坚持“输血”“储血”“造血”相结合,把改善民生、扶持产业、增强能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产业、技能、人才优势,突出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加大民生帮扶投入和产业帮扶力度,创新智力帮扶方式,坚决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
对中国石油人而言,天下苍生,都是命运共同体。扶贫济困,更是大国央企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行稳致远,共享发展;路在脚下,爱不止息。(连昆)
扶贫微镜头——
新疆:石油新村乐安居
吉木乃县地处新疆西北部,全县总人口3.6万人,贫困线以下人口占1/3。农牧民住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土坯房,墙体坍塌或开裂、地基下陷、房屋漏雨等情况,已严重危及居住安全。
从2005年7月起,中国石油援建吉木乃县托普铁热克乡石油新村,进行了水、电、路、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截至2015年,已安置贫困户267户,配套入户道路16条,新建农牧民综合文化中心1座、蔬菜大棚20座、安装自来水和电网配套设施,有效解决了贫困户住房难问题。
农牧民安居乐业,通过搞庭院经济等副业,家庭收入日渐增加。乌拉斯特村牧民哈尔恒家里有三口人,以前没有房子,日常生活全靠他为人放牧来维持。搬进中国石油抗震安居房之后,他开了一家小商店,承包了中国石油配套资金建设的塑料大棚,一年除去开支尚有万元以上的净收入。2006~2015年间,中国石油以基础设施、产业扶贫、安居房、教育等领域为重点,在新疆共实施了306个扶贫开发项目,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0568万元,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西藏双湖:以前叫生存,现在才算有了生活
2011-2015年,中国石油援建了双湖索嘎街综合市场工程。目前,一期、二期工期已竣工,提供了60个商铺,茶馆、超市、书店等纷纷入驻。
索嘎街综合市场工程既解决了就业,增加了牧民收入,又繁荣了市场。当地居民卓玛高兴地说:“这下好了,我们也和大城市的人一样,可以和朋友找地方喝喝茶,日用品也不用到拉萨去买了。假如以前叫生存的话,现在才算有了生活。”
在援藏工作中,中国石油力度最大、办事最多、解决问题最多。 2006~2015年间,中国石油在西藏累计援建基础设施、牧民安居、教育、医疗卫生等106个项目,投入援藏专项资金21932万元。
双湖于2013年7月建县,是目前中国最年轻的县。双湖海拔5200多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的试验场”。从2002年起,中国石油对双湖开展对口支援。
中国石油的到来,让这里彻底变了模样。用双湖原区委书记贡嘎的话说,双湖第一座楼房——普若岗日宾馆、第一个幼儿园、第一个敬老院、第一个职工活动中心、第一个加油站……都是中国石油为我们双湖人民带来的。虽然这里不产一滴石油,双湖却因石油人的到来而向现代化大步迈进。
电商扶贫来了!
2015年7月,中国石油联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杭州共同举办了“电子商务扶贫培训班”,来自中国石油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县——河南范县和台前县、贵州习水县、江西横峰县、重庆开县的有关人员,就互联网时代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内容进行了学习交流。
提高扶贫精准度和培训课程针对性。通过对上述5个贫困县的深入调研,发现它们都有适合在电商平台经营的特色农产品,且对发展电子商务抱有积极态度,有些已具备良好的电商发展基础,但因缺乏营销渠道和专业知识,电商发展无力前行。为此,中国石油通过培训为5个贫困县搭建了学习沟通平台,帮助其提高发展能力。
帮助引进电子商务项目。中国石油帮助条件成熟的习水引入阿里巴巴“村淘”项目,开办了58个乡村淘宝服务站。在阿里巴巴2015年货节,习水电商销售额超600万元,列贵州省第三名。
“旭航”助学:为人生加油续航
2015年,中国石油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共同发起“旭航”助学公益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生完成学业,实现求学梦想。
“旭航”助学公益项目利用中国石油加油站平台。在开展活动的加油站,车主每加1升油中国石油就向“旭航”项目捐款1分钱。爱心资金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截至2015年年底,“旭航”项目“一升油,一生情”加油捐助活动已在河南郑州、四川成都等50座中国石油加油站启动,总计上百万人次通过加油配捐的方式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