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起,音乐萦绕,15名同学不断以不同角色,一次次往来于舞台上。身份变换,角色变化,炫目的万花筒化作一个个音符,“跳”进观众的心里。
这是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首届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汇报演出,这个班级只有17名同学,却撑起了一台近2个小时,包含10多个形态各异的节目的演出。
早在去年底,辅导员王琍琍提出一个设想: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能不能办一台毕业汇报演出?听完王老师的提议后,同学们有点儿懵,17个人,光靠主持,恐怕是撑不起一台晚会。
“如果大家有决心,我来做导演!”黄秋晨也记不起当时怎么想的了,“这好像就是个烫手山芋。”
一个寒假的思考,节目的整体脉络已经理清,黄秋晨以为一切会有条不紊地进行,但在和指导老师沟通节目时出现了分歧。
“为什么整场晚会没有主持人?”老师很不解,“关键这还是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汇报演出啊!”
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毕业汇报演出,却把主持人给抛弃了,这个想法,把不少人吓了一跳。
“在这样的晚会中,主持人相当于报幕员,根本没有设置的必要,用展现校园生活的视频串场,才更能烘托出我们毕业的气氛,引起观众的共鸣。”黄秋晨据理力争。
最后,老师采纳了学生的意见。没有主持人,也就意味着,每个表演者都担负着主持人的功能。
确定了演出模式,接下来就是彩排了。每次排练的时候,总难聚起所有的同学。对于毕业班的同学来说,工作、实习,样样都是天大的事儿。
汪敬儒彩排迟到,是因为在外地工作,需要赶夜班火车回来;唐承浩训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为工作之余,熬夜背稿太过辛苦;程万军每天排练嬉皮笑脸,是因为17个人聚到一起,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这应该是这个集体在校园里最后的一次合作了,相信你们,加油!”指导老师的一句话说到了大家的心坎儿上。
终于等来了毕业汇报演出正式开始的日子。
“毕业季又如期来临。青春就如一本打开就合不上的书,书中藏着我们的苦读岁月,藏着我们的青春成长故事,一场汇报演出里,承载了我们对于过去与未来的一种回忆与想象,或许,也藏有您的影子……”
大合诵是最后一个节目,参演了6个节目的班长“宝哥”突然发挥“失常”。最简单的合诵,他一个字都念不出来,现场在这一刻出奇的安静。
“宝哥”扭过头,泪眼朦胧。台下的辅导员王琍琍,也湿了眼眶。不知是哪个同学,接过“宝哥”的台词,哽咽着念了下去。泪水就这样布满了每个人的脸庞。
17个人的毕业演出,17个人的故事,17个人的青春,就这样定格在4月的黄昏。这一刻,大家似乎忘了,17个人终于办成了一台毕业大戏,而这其实是对青春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