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纳米工程师的超微引擎会是进入微小宇宙的通行证?
剑桥大学的纳米工程师们打造了一台直径只有几十亿分之一米的超微引擎。负责该项目的教授将这款设备命名为“蚂蚁”,让人联想起《蚁人》中上天入地小身材大能量的超级英雄。它由微小的带电金粒子打造,与感温聚合物以凝胶的形式结合在一起。用激光加热又冷却后,水分子导致聚合物膨胀时,几百个黄金粒子在一微秒的时间里飞散开来。
在著名科幻剧集《飞出个未来》中,主角连人带飞船缩小到极限,进入一名病人身体内寻找病灶。在那个微缩世界里,神经元噼啪闪动有如巨雷,圆饼状的血红细胞迎面撞来,仿佛群鸟。在乌云压境的病灶前,他们发射了纳米级的胶囊炮弹,里面装载的不是火药,而是解药。整个场面有如战争大片,实际上也不过是胸腔里的微动。我们常常遗憾于自己的渺小,然而,当我们自己选择变得更加微小,一朵花就是一个巨大的宇宙。而如《蚁人》中所呈现的,当我们手握进入这个微小宇宙的通行证,就足够成为正常世界的超级英雄。这一次,这数百个渺小又强大的黄金粒子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绝症病人冷冻后等待重生 看不到尽头的赌局会赢吗?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斯科茨代尔,有147个大脑和身体在液氮里冰冻着,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复苏。一个名叫Alcor的研究小组在英国、加拿大和德国都设有专门小组,并为选择在斯科茨代尔合法死亡的会员提供1万美元的奖金。保留全身至少需要花费20万美金,更划算的选项是只留下大脑。一名外科医生会移除病人头部,目的是希望基于会员自己的DNA长出一具新的身体。
绝症病人经过冷冻重获新生已经是无数科幻小说里频繁使用的老梗了。小说里计划得很完美:这些冷冻着的病人一息尚存,随时可以被唤醒。然而,在现实世界里,所谓“人体冷冻学”面临着尴尬的境地。没有人能活到足够长,到遥远的未来证明这些冷冻人能否复苏。也没有人能断言它就是伪科学,因为支持者总可以用“时候未到”来进行反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赌局,庄家是时间,而骰子停止晃动的那一瞬似乎永远无法到来。但是,这项技术仍然受到了追捧。对于患者家属来说,看不到结局反而是一种救赎:所爱终将有一天会醒来。
日本放弃天文卫星“瞳” 十年的伟大航程三天就破灭了?
在经过1个月的挣扎之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放弃研究黑洞的X射线天文卫星“瞳(HITOMI)”。
这被称为“上帝之眼”的卫星灵敏度比之前的探测器高出几十倍。除分辨率高之外,它还具有集光能力强和成像的能量范围广等特点,并能精确地把光谱分解成不同的能量成分,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精确度更为深刻地理解黑洞和宇宙。然而,在发射大约5个星期之后,它便出现翻滚失控迹象。随后,美国联合太空控制中心也发布消息称,它们发现了5片从“瞳”上解体的碎片。几周内,JAXA一直尝试与其重新建立通信,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无疑是科学界的一次沉痛教训,计划要持续十年的伟大航程不过持续了3天。这也是一场隐秘的死亡,而原本设定的探险故事秒变侦探小说。尽管全部的碎片并没有完全找到,但科学家们已经确信,这只代表人类看向宇宙深处的眼睛已经在浩瀚星海的某处湮灭了。在各大社交网站上,“一行代码写反了”导致最终失败的传言被热转。尽管实际情况更加复杂,日本方面宣布确实是一项基础工程失误造成了最初的“死亡旋转”。古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而宇宙探索耗时持久,花费惊人,有太多潜藏的蚂蚁之巢需要被发现。在这项巨大工程面前,“本可以避免”听起来未免太轻飘了。科学在进步,我们终将找到错失拼图的每一片;但科学人生而有涯,工程师“错失了新科学”的遗憾可能会持续一生。这只眼睛的湮灭,是人类之痛。